蔣一帆放下蕭傑電話後,也是動用了自己所有可能動用的資源,這個叫柴胡的前同事,便是蔣一帆的人際資源之一。

柴胡聽到蔣一帆的詢問後,仔細回憶了一下他自己的人際圈,確實不認識什麼店面設計師,國內沒有,國外就更沒有了。

“一帆哥,我的朋友圈跟你的也差不多,不是搞金融的就是跟我們一樣在科技公司打工加班的,要說我那些公眾號讀者,也是咱群體裡的,店面設計師……還真不認識。”這是柴胡一開始給蔣一帆的答覆。

時間到了晚上午夜12:00。

柴胡在明和大廈瘋狂地加班搞企業上市申報材料,大概是晚上吃的外賣不太乾淨,他覺得肚子有些不舒服,便去廁所蹲了好一陣。

用手機看材料看累了柴胡就切換成朋友圈放鬆一下,結果朋友圈被這漫無目的的一刷,還真刷出了點有用的線索。

柴胡看到了他的一位作家朋友發的9張打工圖,這位作家正是《投行之路》的作者——離月上雪。

圖裡好巧不巧是一家奶茶店,店面十分寬敞,卡通主題,設計得非常的可愛,門口的隊伍長達百米,哪個國家的人種都有。

柴胡忍不住給該作家發了一條資訊:“怎麼去奶茶店打工了上雪?”

柴胡當初加這位作家微信加了一百多次才加上,他不會告訴任何人他柴胡的公眾號是如何透過上雪的指點從無人問津到紅遍整個投資圈的,正如那些聘請麥肯錫這類諮詢公司的老闆們也不會讓別人知道他們的公司戰略並不是他們自己想的,而是那些諮詢公司的精英替他們規劃出來的。

柴胡還算有些良知,他並沒在成名後寫本成功學的書或者個人傳記,把所有的光環都歸咎於自己身上。

那位簡稱叫上雪的作家在凌晨1點12分給柴胡回了一條微信,“因為下一本書的主角在奶茶店工作。”

柴胡瞧見後立即回覆:“好拼啊!我看你這家店店面設計很棒,你認識設計師麼?我現在有個專案,很缺這類的店面設計師,想說能不能合作。”

“我不認識哦。”

看到上雪這條回覆,柴胡本想著就這樣算了,反正他也是隨便問問,但就在他解手完畢,回到座位上準備繼續加班時,作家上雪又給他發了一條微信:“這兒的老闆娘認識,她說這個設計師正是某某咖啡館的設計師。”

柴胡一看那咖啡館的名字,眼睛都直了,臥槽!全球知名咖啡連鎖品牌!

於是柴胡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超領導預期這條工作法則柴胡可是被蔣一帆調教得很到位的,蔣一帆雖然離職了,但好歹也當了柴胡好幾年直屬上司,故蔣一帆良好的工作習慣深深地流進了柴胡的血液裡。

“上雪,你能否跟老闆娘說說,咱們可以合作!”於是柴胡直接一個微信電話給作家上雪撥了過去,向其坦白了這次店面設計師是金權投資集團需要,如果目前這家奶茶店後續需要融資將店面擴充套件至全美國,多認識些投資公司的人總是好的,畢竟金權在美國也有分公司,分公司所管理的基金規模同樣非常龐大。”

於是後來,上雪說動了老闆娘,而目前在加州只靠自有資金開了十幾家店的老闆娘也非常希望可以認識風險投資機構的人,用設計師換資金資源,任何做生意的人都不會拒絕,何況她又不是賣了設計師,而只是提供設計師的聯絡方式,往好的講,老闆娘這是在為設計師介紹客戶,多方共贏。

故事的最後,柴胡便要到了該設計師的聯絡方式。

蕭傑此時一秒也不耽擱,他迅速聯絡上設計師,而後買了一張明早10點飛往美國的機票。

一切安排順利後,柴胡和蔣一帆離開了,蕭傑讓任天行趕緊回家,也就在這時,蕭傑才反應過來,這個叫任天行的小夥子,雖然什麼忙都沒幫上,但一直陪了自己整個通宵,他原本大可不必這麼做。

還沒辦理護照的任天行不可能跟著蕭傑去美國的,他只好收拾東西準備回家睡覺,即便這個時候的他已經一點都不困了。

任天行臨走前忍不住問了蕭傑一個問題,“蕭總,如果蔣一帆他們不來,您是不是還會一直找……”

“嗯。”蕭傑也收拾著東西。

“那如果……我是說如果……最後就是找不到呢?”

“不會找不到的。”蕭傑回答得很乾脆,“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聽過麼?”

“啊?”任天行沒反應過來。

“就是六度分割理論,這屬於數學領域的一個範疇。”蕭傑說,“六度分割理論說的是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透過6箇中間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當然,並不是你要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必須得透過六個人,這個理論只是表達任何兩個素不相識的人,透過一定的方式,總能夠產生必然聯絡。所以只要我想,我就一定能認識我想認識的人,這在以前可能得花很長時間,但現在有網際網路,速度會快很多。”

蕭傑說完拎起包,“我還要回家拿點東西洗個澡才能上飛機見設計師,你好好休息吧,今天不用上班了。”

關門之前,蕭傑好似想到了什麼,轉回身看著任天行,認真一句,“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交給你了。”

任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