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國貨的崛起(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潮的行業分析報告給出了三點原因:
原因之一,新人群紅利。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1988年後中國迎來了第二波嬰兒潮,這波嬰兒潮出生的人如今都到了而立之年,這也是為何如今徘徊在30歲左右的人如此之多,《三十而已》這樣的電視劇才得以火爆全國。
這群30歲上下的人正處黃金年齡,是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更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他們的消費觀與甚至是80後早期的一批人差異很大。
後如今成為了市場的技術主力軍和消費主力軍,相比於後的哥哥姐姐以及他們60後的父母,國際大牌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並非稀缺產品,以至於他們對於海外產品的新鮮感並不強,敏感度也不高,只要價格和品質合適,他們更願意買新品,其中不少人非常信任網紅UP主推薦的產品。
這一批消費主力軍花錢多是買自己認同的產品,而非完全是別人認同的產品。
因此,這些人對於國產品牌的接受度普遍高於父母那一輩人。
原因之二,移動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
彩妝是非常視覺化的產品,好壞優劣一眼便能看得清楚明白。
因此微博、微信、快手、抖音、小藍書等自媒體、短影片平臺的崛起簡直就是為美妝產品提供了肥沃寬廣的生長土壤。
圖片、短影片和直播讓消費者在家裡就能看到一個個化妝品最直觀的色彩效果。
至於護膚品,無數買家的線上體驗分享也為廣大素人選品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
故只要物美價廉和市場認可度高,管他是不是國際大牌,各路人馬依舊可以瘋狂掃購。
葉桃渡的產品單價幾乎都在百元以下,這正是年輕一代消費者非常容易剁手的價格,葉桃渡的產品定位正好順應了人口紅利。
原因之三,中國強大的供應鏈。
國內美妝工藝技術早已十分成熟,全球知名品牌在國內的代工廠不斷增多,這些代工廠出廠的產品品控嚴格,上下游的供應鏈體系完備,為國貨品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以葉桃渡為代表的這批國產彩妝品牌正是我國經濟、科技和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從誕生到發展壯大都順應了天時、地利與人和。
只要賽道和時間都對,加大馬力幹到行業前五的公司都能夠吃上一桌好菜,但像葉桃渡這樣摘得桂冠並保住桂冠的,還需要胡海這類一流的人才。
電商出身的胡海太瞭解年輕消費者偏好什麼,他們偏好新款,什麼新鮮事物都想嘗試一下。
只不過出新款是個試錯盲盒,如果公司一味地只按自己的猜想上新品,消費者不一定買賬。
葉桃渡最近兩個季度連續上了近十款新品,從太陽色系眼影盤、仙女盤到獵豹盤,出新速度行業第一,這些新品全都是胡海招來的那幾十個資料工程師分析出來的,本身就符合消費者偏好,順應市場。
但光是貨好不行,宣傳也必須跟上。
每當新品上線,胡海就瘋狂地打廣告。
沈儷在小藍書上每關注一個新博主,不到一段時間就發現這個博主已經被葉桃渡投放了廣告,攻勢之猛連國際大牌都趨之若鶩。
胡海投放的博主不僅是10萬粉絲的腰部博主,幾千幾百甚至零粉絲的素人博主他都不放過,這就會給消費者造成一種好像短時間內所有人都在安利葉桃渡新品的感覺。
胡海這樣的禿鷹式流氓打法在營銷圈被稱為:飽和式投放。
胡海是從很多年前的腦白金廣告學會飽和式投放的營銷策略的,當年無論是電視、廣播、公共汽車還是各大牆貼廣告牌,哪哪兒都是腦白金。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這句廣告詞胡海現在都還記得,有一年他周圍不少朋友連這個產品什麼功效都沒弄清楚就給爸媽送了兩盒。
飽和式投放說的是當你將一個產品的投放廣告弄得足夠多時,自然而然就能抓住消費者心智,越早抓住消費者心智就越快增加市場份額,因為每個人的心智空間是有限的,每天都看到聽到你的廣告,自然也就沒腦容量和耐心去記住其他人的廣告。
蕭傑對於胡海的猛虎操作敬佩有加,當別的商家都還在各個平臺試水投放的的時候,胡海直接放手去博了,這跟他打遊戲的風格很像,不管對方是不是高手,直接就盯著敵軍最強的那個人猛攻。
當競爭對手也想效仿葉桃渡這樣的飽和式投放策略時,胡海的大資料分析團隊已經為新品研究團隊提供了完美的資料支援,一次又一次用新產品搶佔先機。
這樣一群本身不買化妝品也不用化妝品的大資料分析師和工程師們,正在用網際網路思維去挑戰傳統美妝國際巨頭,
他們跟胡海有著同樣的目標,就是打造屬於中國自己的消費品集團,讓14億中國人的日用品不再被保潔、聯合利華、雅詩蘭黛這樣的海外公司壟斷。
“你知道這些小夥子麼,有些還是00後,很用心很努力。”胡海跟蕭傑說,“雖說吃不了苦的有幾個,來了沒兩下就離職了,但大多數人都是肯付出的,我都能感受到他們對資料和工程這方面的熱愛,咱這條路很長,但是賽道足夠寬,我們得堅持下去,我們不僅得吃下本就屬於我們的國內市場,還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