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要臉之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朝官穿著二品官服,殷殷問候一介四品武官,還是賤籍出身的,算得上和善了。殿上卻有人因此言神色微變,齊望暮青,目光審視。
今晨西北軍將領還朝受封,一人風頭蓋過了主帥,便是這少年。
元修乃元家嫡子,出身高貴,又有十年戍邊之功,封侯在意料之中。這周姓少年卻乃賤籍,連庶族寒門的出身都夠不上,卻半年便從一介賤民躍居四品武官!
聽聞,她救過元修,元修待她甚厚。
聽聞,她救過新軍,新軍眾將士頗為擁護她。
聽聞,她頗乃仵作出身,頗擅驗屍,還擅斷案,遠的不說,越州奉縣李本被殺一案便是她破的。但案破之後,她竟將此案的兇婦收在了身邊。
聽聞,她頗富奇才,擅解機關,擅出奇招。
這少年的傳聞多得能寫出話本子,拿去茶樓酒肆裡說書聽。但賤籍就是賤籍,朝中議和使團的範高陽和劉淮等人回來後,沒少對此人大加攻伐,此人作風冷硬,不識為官之道,難當大任。
正因此,這少年雖風頭無兩,朝中文武卻未將她放在心上。
但今晚元派之人卻對其態度和善,不得不令人深思其中之意。
自江南征兵開始,朝中便為了水師都督一職明爭暗鬥,元相國一直未表態,今晚他的心腹之人卻對這少年如此和善,莫非想重用此人?元修帶回朝中的武將皆是江北人氏,不擅水戰,唯有一人是江南人氏,便是這少年!此人從軍前非武將出身,未必知那水戰練兵之事,但她畢竟是江南人氏,又救過元修的性命,她再不識為官之道,元家想重用她以報救元修之恩也不是不可能。
思及此,眾王公侯伯蹙緊眉頭,目光多有不善。
這時卻聽暮青回道:“孤僻。”
滿朝文武一愣,那朝官也愣住。
元修將目光轉回來,心裡原本堵得慌,卻因此言無奈失笑。
又來了!
巫瑾都怔了怔,循聲望向暮青。
那朝官尷尬一笑,自打圓場道:“將軍初入朝中,想必不識諸位大人,此事可來問本官,本官乃……”
“不必。”暮青打斷那朝官的話,顯得很不識好歹。
此乃她與韓其初昨夜商議好的,今夜宮宴若是有人試她,或有人試圖結交,儘管冷硬應對,樹敵越多,水師一事勝算越大。
暮青看那文官一眼,記起他便是方才那逢迎元相國,稱他為國操勞的人,便又冷聲補了一句,道:“下官與大人並未一路人,深交就不必了。”
她這般冷硬相拒倒令眾王公頗為詫異,早些日子聽聞此人作風冷硬,沒想到不是一般的冷硬。
那文官早從範高陽和劉淮等人口中聽聞過暮青的做派,今晚不過是聽出相爺之意,試探她罷了。開口試探她時,他便已做好了面子上不好看的準備,未曾想剛說了兩句話就被拒絕得如此徹底。
那文官有些惱了,他一士族同這山野賤民和言善語,對方還如此不識好歹,就連汴州刺史陳有良那等酸腐之人也懂得寒暄,這人倒連寒暄也不會!
那文官壓不住心火,心想反正相爺要看的也已看到了,這少年確是不懂人情世故,頗有樹敵之能,便當殿問道:“本官倒是好奇,將軍說與本官非一路人,不知將軍眼裡本官是哪一路人,將軍又是哪一路人?”
此話問得毒,當今朝中元黨勢大,一些公侯世家雖未必是元黨,但也不與元家爭。元家之心,朝中皆知,但知道歸知道,此事卻是一層不能捅破的窗戶紙。
這少年行事如此冷硬,該不會冒冒失失口不擇言吧?
她若真敢,怕是難活到明天。
元相國望向暮青,想的卻是另外一事,他一直擔心這少年是聖上之人,她到底是哪一路人?他倒想聽聽她如何答。
卻聽暮青答:“要臉之人!”
四字清脆,字字如鞭,打得滿朝文武臉色豐富。
那文官臉色鐵青,要臉之人?她是要臉那一路的,即是說他是不要臉那一路人?
元相國卻望著暮青,目光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