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開源(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璟抿抿嘴,他覺得有些口渴了,便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目光依舊盯著楊璉,希望他能有一個好主意。
楊璉咳嗽了一聲,道:“微臣倒是有一個主意,但恐怕陛下不會採納。”
“楊璉,你不必多慮,說出來給朕聽聽。”李璟說道。
楊璉聞言,還是猶豫了好一會,這才說了起來,歷史上,有赫赫有名的三武滅佛,在楊璉看來,佛教有他的好處,但也有壞處,其中最大的壞處,便是佛教的土地非常多,而且他們藉著佛主的名義,不納稅,這就使得官府的收入銳減。
而且,往往有一些達官貴人會把土地捐贈給寺廟,一些貧窮的百姓為了躲避賦稅,也會提出把土地兼併入寺廟,這就造成了寺廟的土地龐大,這樣的結果便是寺廟的土地越來越多,而且官府無法收回,造成分給百姓的土地越來越少。百姓缺少土地,賦稅卻不變,收入就越少,迫不得己的時候,就會賣兒賣女。
楊璉知道,除了三武滅佛,還有一宗滅佛,不過這一宗暫時還在金陵,郭榮滅佛之後,周國的可耕土地增加,百姓也變多,實力大幅上漲,後來派兵奪下了大唐的兩淮地區,國力更加強大,相反,大唐的國力就日漸衰落了。
北方一直戰亂,佛教都如此昌盛,南方的大唐、吳越國比起北方,更加興盛,甚至就連國君都信仰佛教。
果然,李璟聽了,不免瞪大了眼睛,從佛主口中奪食,這在李璟看來,太不可思議了,如果這樣做,佛主會不高興的。
“這,楊璉,除了這個辦法,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嗎?”李璟問道,他不想滅佛,背上背叛佛主的罪名。
楊璉搖搖頭,道:“陛下,佛教佔用了太多的資源,微臣知道陛下信佛,原本是不想說的。各地的佛教擁有太多的財富,如果沒收了他們的財產,國庫不說立馬充盈,至少也能度過眼前的危機。陛下,這些士兵都是魏國戰死,如果家人得不到撫卹,日後與周國打仗,誰還會為國賣命?”
這些道理李璟不是不明白,他很是猶豫了好一會。
楊璉見他沒有果斷拒絕,便繼續遊說,楊璉的目的不是想要徹底滅亡佛教,任何事情都是由利弊的,信仰佛教,能讓百姓有寄託,在這個時候,屬於精神鴉片,是必要的。但不能讓佛教太過於壯大,所以楊璉提出了幾個觀點。
佛教可以繼續存在,各地的寺廟也不會關閉,但在人數上,要有一個度,比如說大型寺廟,可以有兩百僧侶,中型寺廟,可以有一百名僧侶,而小型的寺廟,只能保留五十人,這些人的數量,統統都要在官府登記造冊。
造冊有好處,一方面可以嚴格控制寺廟人數,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有惡人剃個頭躲在寺廟裡,美曰其名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寺廟靠什麼來養活?官府會根據人數,贈送一定土地,這些土地百年不變,只要僧侶們用心,就能保證生存,出家人嘛,要那麼多錢做什麼?夠吃就行了。
寺廟不能接受達官貴人的饋贈,尤其是土地的饋贈,如果暗中接受,一旦發現,官府就要收回土地。
楊璉一邊想一邊說著,李璟的眉毛寧成一團,滅佛,難道真的要滅佛嗎?雖說楊璉後來的話並不是要真正滅佛,而是要控制佛教的發展,但這在李璟看來,已經足夠駭人聽聞了。
李璟聽罷,認真地想了想,道:“雖說有前車之鑑,但要朕作出這種事情,實在是不妥。”
楊璉見李璟還是不肯,只得嘆息了一聲,道:“陛下,這是最好的辦法,這些寺廟多年來囤積了大量的錢財,收歸國庫,國家強大了,才能保全佛教的發展,微臣的這個辦法雖然看起來不妥,卻總比三武滅佛要好上許多,至少沒有趕盡殺絕。”
李璟站起身來,慢慢踱步,思考了好一會,還是搖頭,道:“楊璉,這件事情非常重大,就算要採納你的意見,也要讓朕思量思量。”
“陛下英明,一定會選擇利於國家的選擇。”楊璉說著,站起身來,打算告辭。
李璟有心思在身,也不便留下楊璉,便點點頭,示意楊璉出去,繼續向著事情。楊璉退下,走出了御書房,這時候天色已經暗了下來,明月掛在天上,楊璉搖搖頭,這時候的和尚已經不準結婚生子,極大的限制了人口的發展,如今是亂世,人越多越好,將來養不下這麼多人,還可以朝海外發展嘛。
楊璉在一名小太監的帶領下,走出了皇城。李璟躺在軟榻上,伸出手指頭,揉著太陽穴,半響,問道:“高澤,楊璉的話你都聽見了,你認為如何?”
高澤手中捧著拂塵,走了過來,搖搖頭,道:“陛下,這都是國家大事,奴婢不敢妄言。”
“唉,朕問你你就說,不要有任何顧慮。”李璟有些不滿地說道。
高澤施禮,道:“陛下,佛教的事情奴婢不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似乎楊節度,不,吳侯所做的事情,目前來看,似乎還沒有錯的。或許陛下可以選擇相信他。”
“選擇相信他?高澤,你真的是這樣認為嗎?”李璟輕聲問道。
高澤忙跪倒在地上,道:“陛下,奴婢市妄言,還請陛下責罰。”
李璟笑了起來,道:“是朕問你的,你不必如此。”說著,慢慢坐起來,離開了御書房,他也覺得有些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