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開源(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錢氏兄弟,李璟給予的條件不算差,楊璉去過錢氏的府邸,在金陵城中,也算數一數二的了,只是錢弘俶十分緊張,連連表示這麼大的府邸不適合他住,好幾次上書拒絕了。
錢文奉也分到一座府邸,不過規模比起錢弘俶的就要小上很多,楊璉抽空去了兩人的府邸,也算安下心來,自己說過的話,當初也兌現了。對於楊璉這個朝廷紅人,錢氏兄弟表現的非常殷勤,好吃好吃的伺候著,末了,錢弘俶還拿出一顆足有拇指大小的珍珠,送給楊璉,拜託他轉交給懷柔公主,就當是新婚的禮物。
楊璉思考了一番之後,還是收下了,這筆賬以後他會透過其他的方式還給錢弘俶。
這段時間,隨著戰事的結束,各地的局勢逐漸安定了下來,糧價在官府的主持下,逐步下降,戶部、兵部成為最忙的部門之一,戶部主要是對戰死士兵的撫卹,錢糧的調配等等,楊璉見過戶部侍郎李平,他最近忙的不可開交,預計今年的收支是入不敷出的,尤其是攻下吳越後,相當一部分的金銀被天子收入了內庫,戶部的收入就捉襟見肘起來。
兵部呢,也有難處,戰爭歷經了一年多,戰死計程車兵數以萬計,士兵的安葬要錢,家屬的撫卹要錢,打仗損壞了兵甲器械,要更新裝備,也要錢。方進昭是喜憂參半,一方面他參與了滅亡吳越國的戰爭,受到了陛下的嘉獎,天子賞賜了他五百金,此外還有金陵城外的一百多畝良田,這是喜。戰死士兵的家屬來要撫卹,很多女子、老人帶著家中的孩子,來兵部討要,可是兵部哪裡有錢?還不是要靠戶部撥款?
方進昭這幾日連連出入戶部,可是戶部也拿不出多少錢來,禮部這邊,要籌備王爺公主的婚事,都沒有辦法呢,平民百姓的事情更要延後了。
兵部、戶部吵得不開交,有時候禮部、工部也去湊熱鬧,楊璉倒是有難得的空閒時間,有時候去齊王府轉一轉,與齊王、懷柔公主說些話兒,有時候就在秦淮河邊上釣魚,一副無慾無求的模樣。
這一日的黃昏,楊璉在府中正要用餐,太監高澤匆匆來了。高澤奉命而來,令楊璉入宮。
楊璉拱拱手,十分不解地問道:“高公公,這麼晚了,天子突然召見,是有什麼要事嗎?”
高澤笑了起來,道:“吳侯放心,天子召見,是有要事相商。”楊璉凱旋,送給了高澤兩根珊瑚,高澤愛不釋手,對楊璉的感覺更深了一步,因此才會說出天子召見的來意。
楊璉微微愣神,叮囑了府中一番之後,立刻趕往了皇城,一路上他在思考著,大唐朝廷府庫空虛的事情,前些日子曾經談過,天子也採納了,海運獲利雖然頗豐,但不是一下子能奏效的。尤其是吳越國戰事傳來,海外的商人都不敢再來,這時候雖然戰爭已經結束,但他們還沒有得到訊息,再說了,就算得到訊息及時立刻趕來,也至少要一個月以上,經商耗費的時間長久,不是一下子就能奏效的。
這個家不好當啊,御書房內,李璟慢慢踱步,戶部、兵部、禮部等各部這幾日吵得不可開交,身為大唐君主,李璟自然是知道的,與楚國、吳越國的戰事都是他拍板的,戶部不會怪到天子的頭上來,可是這樣繼續吵下去,不是一回事呀。
所以,在這個時候,他想起了楊璉,或許楊璉能有什麼好辦法呢?李璟喝了兩盞茶,楊璉終於來了,進門施禮之後,楊璉便站在一旁,有些不解的模樣。
李璟呵呵笑了兩聲,先是問了一些事情,比如回京之後,楊璉是什麼感受,比如說與懷柔公主的婚事準備得怎麼樣了。
楊璉一一回答,心中卻在思考著,天子什麼時候才說正事?兩人聊了一會,李璟咳嗽了一聲,終於說起了財政。
“楊璉啊,這幾年海州的食鹽生產,還算順利吧?”李璟問道。
楊璉見李璟說起海州的食鹽事情,心中猜到一二,便笑了笑,道:“啟稟陛下,海州的食鹽生產倒也順利,不過自從與吳越國開戰之後,食鹽的收入受到了影響。”
“為什麼?”李璟皺起了眉頭,食鹽一向是官營,是重要的財政來源,雖說海州是在楊璉的治理下,但楊璉每一年都會給他幾百擔食鹽,同時地方上也會上繳賦稅,食鹽賣的越好,獲利就越大,李璟自然是關心的。
楊璉道:“陛下,吳越國一向唯周國馬首是瞻,大唐全力南下,周國自然是不願意的,因此限制了大唐鹽商的進入,同時周國在兩池的鹽池擴大了生產,儘量減少了貨幣的流出。”
李璟點著頭,如果是在以前,比如說漢國,不僅擁有兩池,還在齊魯煮鹽,大唐的銷售量更少,只是楊璉後來所產的食鹽品質好,量又大,因此銷量不錯。可是這樣的食鹽價格相對較高,一般的百姓根本吃不起,只能是富商或者是達官貴人才能品嚐。
李璟問這事情的目的,是想收回海州的食鹽,或者楊璉退步,提供更多的免費食鹽給朝廷,畢竟朝廷有專門的鹽榷機構,一向獨立於各地的官府,楊璉能脫離鹽榷,是因為當初李璟的承諾。
李璟想了想,道:“楊璉啊,如今朝廷的用度超支,雖說戰爭也取得了收入,但總的來說,入不敷出,這幾日朕正在為士兵的撫卹而頭疼,而且你與懷柔公主,燕王與周家女子的婚禮迫在眉睫,畢竟是皇室中人,這婚禮可不能寒磣啊。”
楊璉笑道:“陛下,微臣雖然沒有太多錢,但要養懷柔,也不費事。”
“你這人,在想什麼?懷柔雖然不是朕的女兒,但朕一直拿她當親生女兒,如今她要嫁人,豈能寒酸?”李璟搖搖頭。
楊璉點頭,他知道李璟是個極為好面子之人,如今懷柔公主就是皇家的顏面,燕王同樣也是如此,李璟決不能讓旁人指著他的脊樑骨,罵他吝嗇。李璟是個揮霍無度的人,前幾年財政不佳,他依然在皇城裡大興土木,足見他的揮霍到了什麼地步。
“楊璉啊,朕找你過來,是商量如何解決財政危機,前些日子你的建議不錯,可是要奏效,卻不是一時半會能成的。”李璟說道。
楊璉沉吟了起來,想了好一會,這才遲疑的道:“陛下,只要能解決糧食危機,陛下什麼事情都會做嗎?”
“這個,除了出賣大唐的土地,朕都做得。”李璟說道,猛然間又想起來,繼續道:“當然了,大唐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也不會出賣。”亂世裡,百姓尤其是青壯年,是極為重要的財富,李璟不可能放棄。
“陛下,微臣的意見依然是開源節流,開源前些日子說過了,不過需要一些時間,少則一兩年,多則三四年,短時間內,無法支付這一次大唐犧牲士兵的撫卹,至於節流也不成,同樣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楊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