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北伐序章(第3/3頁)
章節報錯
遼宋建交百餘年,一直都是遼強宋弱,向來都是大遼對南朝進行軍事訛詐,何曾見過宋人如此強硬囂張的一面?!
遼國副使同知殿前點檢事耶律高八當即發怒,揚言要讓背信棄義的南朝付出代價後憤然離去。
和詵被耶律高八的氣勢所懾,頗有些擔心遼人真會含恨動員大軍南下,作出極端行動。
畢竟,河北雖然已經開始準備北伐,但戰爭動員卻很不夠,河間戰區部屬的軍隊僅有八個師。
高藥師卻安慰其人,遼國外強中乾,只會幹叫喚。
遼人這些年應付金人的壓力和國內接連不斷的叛亂就已經很無力了,哪裡還敢再惹南朝?
一旬後,遼軍騎兵開始出現在兩國邊境,做出欲要南下報復宋人的強硬姿態。
還未完全轉變角色的河北路軍民再度緊張起來,邊防諸州軍急報不斷。
遼國亂了這麼多年,緊挨北地的河北人當然知道這個老對手的確不行了。
同軍這些年東征西討戰果輝煌,河北百姓就算不知道遼東高麗之事,也清楚同軍就是趙宋境內的最強戰力。
戰無不勝的同軍面對已經衰敗的遼軍,會是怎樣的戰果?
不知道。
是真的不知道!
一百多年前,戰無不勝的趙宋禁軍面對遼軍時,預測戰果的人都被戰果打了臉。
絕大部分普通人受限於知識儲備和眼界,無法分辨真正的強軍強在哪裡。
而百年的歷史早就成了傳說,同軍再強能強得過傳說中的開國強軍?
經歷五代亂世培養出的力能開山、智可謀國的英雄豪傑都打不贏遼人,現在的同軍就真的能?
貌似同軍之中除了社首外,就剩下牛皋、武松、李子義這幾個猛人了,其他好漢的事蹟都不怎麼顯眼,這陣容怎麼看都不像特別能打的樣子啊。
百姓們並不是不看好同軍,他們是真希望同軍能一舉擊敗遼人收復燕雲,結束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
但同軍已經與他們的利益緊密相連,所謂關心則亂,越想越難以平常心。
贏了固然好,輸了誰也承擔不起。
同軍一旦被遼人擊敗,河北又會淪為人間地獄。
就算焦頭爛額的遼人不敢率大軍南下,同軍中還有他們的子弟親人。
打仗肯定會死人,但敗仗死的人和勝利死的人是兩碼事,剛剛有點起色的河北現在可經不起敗仗啊。
河北軍民緊張等待同舟社釋出戰爭動員令時,各地共建會卻受到了社首的最新政令:工作節奏不變,下凍前繼續修路修水利,下凍後再進行保丁集訓。
除了各地駐軍拉練增多,各縣巡捕司加大了社會治安巡察力度外,再無其他異常。
兵曹也始終沒有下達命令向河間戰區增援一個師,彷彿遼國陳兵邊境的事與同舟社沒有半點關係一般。
社首究竟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