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二合一)軍情推演備戰忙(第1/3頁)
章節報錯
王四做完情報彙報後就告退出宮了,吳用還要留下來繼續向皇帝彙報軍情。
“陛下,按照預訂行軍計劃,增援河東的部隊預計明天就能夠抵達太原府。”
“好。”
趙宋朝廷絕不可能真的放棄河東路,這一點徐澤非常清楚,他也從沒有想透過軍事訛詐手段取得新領土。
其人放趙桓回開封府之前,就已經要求兵部調兩個師趕赴太原府,以支援李逵部與宋軍即將展開的大戰。
“陛下,河東路的情況比較複雜,我們投入的兵力要不要再增加一些?”
算上這次增援的兩個師,大同部署到河東路的軍隊共有八個師三萬多人。
除掉駐守要點和繼續圍困太原府的兵馬外,同軍河東方面軍能夠集中起來使用的兵馬仍有四、五個師近兩萬人。
相對於趙宋動輒動員十幾萬甚至數十萬人進行的大戰來說,這點兵力確實有些少。
但同宋兩軍的戰力相差懸殊,只要統兵者的戰略戰術不出大問題,憑藉兩萬同軍打垮十萬以內的宋軍並不難。
吳用其實不是擔心在河東投入的兵力不夠,而是怕李逵應付不了這麼大的局面。
如果換成皇帝親自統軍,兵力再少一些都能打贏宋軍,但其他人就未必有這能力和威望了。
只是這話不能直接說出來,不然的話,傳到李逵耳中平白得罪人。
“足夠了,兵在精而不在多,以河東路的地形,投入的兵馬越多越容易亂。”
徐澤沒去深究吳用複雜的心理活動,但該往河東路派多少兵馬其人是有慎重思考的。
大同今年雖然大舉北伐,卻只在玉河渡打了一場大仗,其餘各地都是小仗,軍隊的機動距離也不算太遠,作戰狀態保持較好。
還因為滅遼建國,將士們的戰鬥熱情更加旺盛,軍隊隨時都可以再戰。
問題是打下燕雲後,各地的基礎建設相繼上馬,每日都在消耗巨量的錢糧物資。
這些錢糧物資燕雲本地只能提供少部分,大部分都需要民夫從京東路、河北路等地轉運過來,對本國民力的消耗很大。
現在應該適當休養民力,以待新徵服地區的農業生產恢復。
因此,即便大同兵力充足,在河東路也不宜投入過多兵力。
徐澤有理由相信李逵能打好這一仗,並不是看不起宋軍太弱而盲目自大。
河東路的地形和交通運輸條件擺在那裡,限制了趙宋的兵力投入和出兵路線。
無論趙宋朝廷投入幾萬還是幾十萬兵馬,宋軍都難以短時間內在某個戰場形成壓倒性的兵力優勢。
李逵為一軍之正,如果連這點場面都應付不好,以後就別領兵了。
吳用其實也不認為李逵會打不贏,善於謀略的人多喜歡面面俱到,其人提議增加兵力,只是為了進一步增加勝算。
若能論決斷能力,一百個吳用也抵不上一個徐澤。
其人見皇帝決心已定,也就沒什麼好糾結的了。
“是臣多慮了。”
河東路的戰略徐澤早有通盤考慮,當即略過不提。
“將第一軍剿匪秋季剿匪戰覆盤推演一遍。”
第一軍已經完成了燕西路北部邊境的賊匪清剿,包括擴充到一千七百人的岳飛部都回到了境內休整。
剿匪打的都是零零碎碎的小仗,基本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