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燕西不比中原,靠有限的土地出產和人口密度,很難養活“專職”的賊匪。

小股賊匪還有可能兼職遊牧,實力稍大一點的賊匪必然與金、遼兩國或其他大部族有或明或暗的聯絡。

徐澤需要透過覆盤分析,摸清燕西路以北的勢力分佈情況,以制定大同下一步的戰略。

吳用進宮前就已經根據徐澤的要求準備好了第一軍剿匪作戰經過圖,進殿前放在了外面,當即由內侍拿來展開。

“第一軍秋季剿匪攻勢大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

榆次縣,同軍第三軍軍正李逵行轅。

因太原府治所陽曲縣還沒有攻下,宋軍隨時都會北上增援,李逵便將行轅定在此處,以控扼要點。

其人做事風風火火,得到了朝廷送來的情報後,就立即召開作戰會議。

“趙宋朝廷已經決定派兵救援太原府了,燕參軍,你說下俺們掌握的情報。”

“是!”

第三軍進軍河東路一個多月,故意放著陽曲城不攻,為得就是放趙宋朝廷的援軍進來打,燕青和李逵一樣,早期盼著這一刻。

“情報顯示,趙宋朝廷任命的河東路制置副使都統制是奉寧軍承宣使种師中,另任命臨江軍承宣使熙河經略使姚古、奉國軍承宣使鄜延路馬步軍副總管劉光世、知府州事折可求三個統制官。”

燕青說完稍作停頓,讓眾人消化,沙振立即插問道:

“道君皇帝老兒居然敢放心讓武將領兵?”

沙振原是趙宋中山府步軍都虞候,因知府陳遘強要守軍抵抗同軍並殺兵馬總管何正遠立威,其人被迫發動兵變殺陳遘自保。

徐澤雖不認可陳遘全然不顧敵我實力懸殊非要拉滿城軍民陪葬的愚忠行為,但也不可能鼓勵沙振這種衝冠一怒就殺上官的“反骨仔”。

穩定中山府後,其人就將沙振帶到了真定府,安排在李逵麾下做個營正。

沙振殺官造反後就徹底沒了退路,又懾于徐澤和李逵的兇名,雖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卻不敢有半點怨言,一直老老實實接受改造。

其人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今年再度擴軍,徐澤便任命表現良好的沙振為師正。

“情報司提供的情報就是如此,應該是將門和軍頭主導了本次軍事行動,趙宋皇帝既想打勝仗又怕我軍事後報復,故意不派心腹監軍。”

燕青也覺得這點很可疑,但外部情報司做事靠譜,不可能在這件事上出錯,那問題就應該出在趙宋複雜的國內形勢上。

兩年前的大名府一戰,趙宋“老實聽話”的禁軍被童貫送掉大半後,朝廷的威望不斷衰減,軍頭們各有想法,為了讓他們出工又出力,下點大本錢也是應該的。

不過,明面上不派監軍任軍頭們施為,暗地裡卻想辦法掣肘,既避免兵變的風險,又防範戰敗後被大同報復,還是符合教主道君皇帝的心性和手腕的。

“嗯,我明白了!”

見其餘人沒有疑義,燕青接著講。

“宋軍這次行動比以往隱蔽很多,情報司沒有打探到敵方的具體兵力和進軍路線。結合河東地理條件和諸統制官的官身,戰處討論後認為宋軍的兵馬主要有四路,進軍路線大致有三條。”

正如徐澤所料,河東路的山川道路條件幾乎限定死了宋軍的出兵路線,小股分隊還能透過小道穿插,極度依賴糧草輜重的大軍卻是選無可選。

“一是由懷州經太行陘北上進入遼州,這一部應該是宋軍的主力,為開封府駐守禁軍和沿途諸府州的抽調兵馬;二是由解州經絳州北上進入汾州的河中府周邊西軍;三是由綏德軍東進,經石州進入汾州的鄜延路西軍。四是退守汾州的府州折氏兵馬,其部休整了這麼久,應該也有一戰之力。四路宋軍的總人數預計能超過十五萬。”

宋軍與同軍交戰多次,從沒有勝過一次,再龐大的兵馬數量也不會讓諸將慌張,眾人的關注點放在了“四路”人馬上,很快就有人提出了疑問。

“進入汾州的兵馬有三支,為什麼不算作一支?”

發言的是劉舜仁,其人出身遼東難民,當過遼軍,打過金軍,又變成了同軍。

在劉舜仁的眼中,軍隊應該是一個整體,有門戶之見很正常,遼軍中也常見,怨軍就經常被禁軍和宮衛軍當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