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蓄勢待發(第1/2頁)
章節報錯
視察完奉聖州,徐澤又由尚未完工的永興縣至懷安縣幹道進入白州。
從四月下旬出兵永寧、長青等縣起算,大同對白州的經營已有了三個月,又有奉聖州和蔚州為後盾,防禦體系初步成型,牛皋的注意力便放到了金軍控制區。
“綜合金軍通報的戰情和俺們打探到的情報,耶俞水和洪灰水兩場大戰的經過大略如下……俺覺得,以金軍在西京道的力量,繼續進攻有些疲,但防守還是很有力。”
“嗯。”
徐澤點頭,肯定了牛皋的判斷。
金國和大同相繼向西進兵,快速瓜分了遼國西京道的大部分州縣。
僅剩的地盤之中,南面朔、應兩州兵力薄弱,但夾在大同、大金和趙宋之間,三方勢力相互掣肘之下,都沒有出兵實際佔領這兩地。
北面的倒塌嶺節度使司面積比金軍在西京道的已有控制區還要大,地形主要是草原、荒漠和山地。
遼帝寄居於彼處,已經統合了不少兵馬,對金國來說始終是個隱患。
金軍雖然接連挫敗了夏軍和北部謨葛失的進攻,但兵力有限,想要進入倒塌嶺節度追擊善於逃跑的耶律延禧卻是力不從心。
另一方面,外援夏軍和北部兵馬相繼敗於金軍之手後,遼軍也主動收縮活動範圍,雙方事實上再一次停戰,或者說準備下一次大戰。
“伯遠有什麼想法?”
“俺覺得收取應州的計劃還要再推一推。”
大同建國之後,西京道的形勢逐漸明朗起來。
對朔、應兩州進取意願最強烈的是趙宋,但在同、金兩國聯手壓制之下,趙佶連吃到一半的朔州都吐了出來,對應州更是隻敢玩些小動作。
金國頂在滅遼的第一線,又被白州同軍牽扯大部分的兵力,實在無力再分兵取下朔州和應州。
唯有大同後方穩固,且兵員充足,有餘力攻取應州。
在這種形勢下,應州守將蘇京自然會做出明智的選擇——其人上個月就已經上表大同,請求納土歸朝。
當然,本質上講,蘇京的選擇只是亂世之中的自保手段而已。
其人雖然投靠了大同,但對趙宋在邊境的小動作也是睜隻眼閉隻眼。
前往金城宣旨的馬麟就發現了一些異常現象,並將之傳回了燕京。
徐澤其實早就猜到應州的情況,雖然答應蘇京的請求,並委任其人繼續負責應州軍政,暫時也不用進行社會改革。
但他從沒有放棄武力接管應州的準備,並安排牛皋積極備戰,只待時機成熟,便大軍西進,全面接管應州軍政要務。
大同治下,軍令、政令必須統一,這是沒有任何條件可談的底線。
暫時容忍應州的特殊存在,只是為了穩住蘇京,獲得大同政權對應州的名義統治權,並避免過度刺激金國而影響滅遼大局。
“可以,如果形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就等中山府至蔚州的道路貫通後再考慮此事,但在這之前,蔚州至應州的道路可以整修了,讓蘇京也組織人手,兩邊一起修。”
蔚、應兩州有現成的道路,甚至比易州到蔚州的道路還要好一些,至少運送大軍輜重和炮車是沒有問題的。
徐澤命令應州配合修路,只是為了進一步加強西方面軍對應州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