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蓄勢待發(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同政權一向強勢,絕非軟弱的趙宋可比,蘇京既然主動向大同納土,就必須有所行動,表達自己歸順的決心。
否則,就別怪徐澤事後算賬。
“俺明白了。”
說完西線戰略,徐澤提起另一件事。
“這段時間有沒有收到耶律大石的訊息?”
“沒有,金軍打贏了耶俞水和洪灰水兩場大戰就一直在休整,再沒有傳來大戰的訊息,耶律大石要是帶人進了西南招討司,應該不可能沒動靜。”
徐澤非常清楚耶律大石的個性,以其人的固執,絕對不會老實聽從自己的安排。
在金遼大戰這個棋盤上,既沒有手握大軍又不是天祚朝親信重臣的耶律大石,其實只是一枚不太起眼的小棋子。
但其人帶回的宗室和北遼朝臣卻有不一般的意義,耶律大石憑藉這套班子能夠輕易招攬很多對故國還沒有死心的遼人。
而這些人落到了金軍手中,也能拿出來跟耶律延禧的草臺朝廷唱對臺戲。
所以,牛皋結合最近沒有大戰的事實,判斷耶律大石暫時沒有進入西南招討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持和命運,耶律大石既然不按自己規劃的路線走,徐澤也沒什麼好糾結的。
其人很快就放下了此事,就蔚州、白州和奉聖州三地軍政事務統籌和下步戰略的問題,向牛皋做了一些指示,便離開了懷安縣。
徐澤並沒有繼續向西到天成和長青兩縣巡察,而是一路向南,經順聖縣進入蔚州——此舉同樣是為了避免過度刺激金軍。
在蔚州的巡察,徐澤只是讓駐軍師正木麻和知州陳翊跟隨,牛皋則被他留下繼續坐鎮白州。
陳翊是天祚帝任命的應州知州,政務嫻熟,做事也算勤勉。
彼時,牛皋需要穩住蔚州進取白州,便向徐澤請示,留其人協助駐軍繼續管理蔚州政務。
總體而言,蔚州的社會秩序還算穩定,能看出陳翊的治政水平。
可社會改革推進速度卻差強人意,徐澤其實不太滿意,但其人並沒有批評陳翊。
蔚州地處應對金、宋兩國的前線,又屬於軍管狀態,軍事壓過政事,陳翊這樣的降臣有顧慮,施政上放不開手腳很正常。
正因為如此,才需要皇帝出巡地方,為各地文武鼓勁,並幫他們理清工作頭緒,以加快朝廷對新納之地的掌控速度。
徐澤在蔚州待了六天,手把手的幫帶之下,總算讓陳翊消除了顧慮,認清了自己的在新王朝仍大有可為的美好前景。
隨後,徐澤才沿著牛皋當初進軍蔚州的路線,由飛狐縣前往易州。
待其人結束易州、涿州之行,回到燕京時,時間已經到了八月下旬。
……
ps:左手掌劃傷了,好在指頭沒事,碼字速度慢了一些,主要是影響創作狀態,這幾章自我感覺不太滿意,望見諒!
。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