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澤帶兵多年,非常清楚險要地形對軍事行動的影響上下限,當然不會這麼糊塗。

文德縣北部的遊牧民並沒有及時向官府上報有遼人或金人南下,但沒人彙報不代表沒有這種情況發生。

總體而言,大同對文德縣北面的掌控還不嚴密,存在著很嚴重的漏洞。

這也是武松對奉聖州最不放心的地方,調離時再三向徐澤表達對此處的擔憂。

“長城這麼長,又如此殘破,防不住小股人馬向南滲透很正常,你們最主要的任務是在敵人大規模南下時及時示警,已經做得很好,不須自責!”

“謝陛下!”

慰問了一線駐防官兵後,徐澤便帶人下了山,卻沒有順原路直接回文德縣。

在張清的引領下,一行人順著山間小道,來到野狐嶺至斷雲嶺的中段稍靠東北處的一片山間開闊地。

此地的北面是野狐嶺,西面是愛陽川與羊河的匯合處,南面是高聳入雲的斷雲嶺,東面是南北轉為東西走向的長城。

“不錯,此處確實可以擔負起連線野狐嶺和文德縣的重任,立泉有心了,就在這裡築城吧。”

針對野狐嶺隘口孤懸的事實,武松提議在文德縣以北再築一寨,連線南北,以增強奉聖州對長城以內地區的控制。

中原王朝對北面政權的防備,從來都不是安排幾十萬大軍沿著長城鋪開。

北方遊牧政權最大的特點就“遊”,行蹤飄忽不定,什麼時候會南下,集結多少兵馬,在哪裡越過長城等等,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若是在萬里長城上均衡分佈兵力,將起不到半點作用,也沒有哪一朝的國力經得起這樣長期消耗。

慣用的做法是逐段設定觀察警戒哨,再在長城的關隘和內線險點位置築城,用以阻擋遊牧政權的大軍行動。

所以,中原王朝和遊牧政權在長城沿線的爭奪戰,基本圍繞關城來展開。

金國並不是遊牧政權,卻掌握著騎兵優勢,而同金兩國邊境的長城殘破,防禦作用嚴重削弱。

但剛剛立國的大同政權不可能勞民傷財大修長城,徐澤也不會被動防守不知道在何處發起進攻的金軍騎兵,他更願意採取積極的進攻戰略。

但這一戰略的前提是自身不能有明顯的漏洞,影響西線穩定的奉聖州更是如此。

由是,徐澤同意了武松的建議,並將城池選址的任務交給了張清。

其人這次出巡,便是瞭解奉聖州的攻防態勢,以便於自己訂立下一步的戰略。

前番,徐澤安排解珍送耶律大石從龍門縣出塞,除了此處更靠近上京道之外,也有不想讓耶律大石掌握文德縣至野狐嶺一線形勢。

皇帝同意了自己的選址,張清立即順杆爬。

“還請陛下為新城賜名。”

“就叫望北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