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露頭就打(第1/3頁)
章節報錯
歸義縣。
離同舟社限定的投降時限不到一個時辰了,城中守軍仍沒有等來范陽縣方向派來的援軍。
張令徽很清楚以自己麾下一千六百餘兵馬和臨時招募的青壯,最終肯定守不住歸義縣城,城破是遲早的事。
但其人還是沒有選擇出城投降,他堅信軍帥郭藥師肯定會出兵。
並不是出於什麼“同出遼東,患亂與共”的情義,在怨軍這幾年的經歷,讓每個“遼東老鄉”都變得極其複雜,對誰都要留一手。
讓他堅守並相信郭藥師肯定會來的原因很簡單:同舟社開出的招降條件太苛刻了,讓常勝軍諸將別無選擇。
從遼東到乾州,再從乾州到錦州,又從錦州到涿州,他們這些無根之人已經受夠了一再被拋棄,再也不想過顛沛流離、隨波逐流的生活了。
手中的軍隊就是他們的命根子,把軍隊全部交出去讓同舟社整編,所有軍官也要接受甄選和什麼輪訓?
天知道同舟社會以什麼條件甄選軍官!
生在這個吃人的世道,要想活下去,就必須拋棄一切世俗道德的約束,就不能把自己再當作“人”。
怨軍兵員最多時,共八營二萬八千人,這些年來,不斷損失又不斷補充,到現在卻只剩下了涿州的不滿兩千人。
能活到現在的,有哪個軍官手中沒有沾染無辜者的鮮血?
誰又敢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同舟社手裡?
就算張令徽願意投降,其人的部屬也不會同意。
既然談不攏,那還不如亡命一搏!
去年,同舟社不顧澶淵之盟的相關協議,擅自增兵邊境,遼國採取了相應的反制措施,其中就包括調怨軍防禦涿州。
隨後,同舟社海軍襲擾遼國沿海,搞出很大的動靜,逼得天祚帝不得不低頭跟徐澤談判解決軍事爭端。
此事常勝軍諸將校自然知道一些,但知之不多,遼國朝廷為了涿州穩定,刻意向怨軍隱瞞了這次衝突的關鍵資訊。
是以,郭藥師、張令徽等人並不清楚同舟社的真正實力。
在張令徽看來,同軍兵士再厲害也只是一雙胳膊兩條腿,捱了刀砍箭射照樣會死。
其人還真就不信了,憑著人多就能輕易攻城拔寨,那這世上也就不會有動輒數月,甚至數年十幾年也攻不破的城池了。
歸義縣是遼國對南朝的最前沿,城池修得很堅固,城防雖然沒法和燕京城比,但也不是同軍憑著人多就能嚇垮的。
只要打退同軍的幾波進攻,讓協助守城的青壯見了血,又會是一批好兵。
憑著城中充足的人力和相對不缺的糧食,張令徽自信守上兩三個月絕對沒問題。
而且,外面有郭藥師的兵馬牽制,再加上燕京城中遲早會有的行動,同軍未必敢全力以赴。
拖得久了,讓中京道的金人看到了機會,也有可能會入局,歸義縣未必就不能擊退同軍的進攻。
歸義縣南十里,同軍大營。
同軍前鋒統制時遷匆匆跑進帥帳,就見著社首正與吳用、牛皋、武松等人在地圖前研究戰爭形勢。
“社首,范陽縣郭藥師已經出兵了,共三千人,目標應該是增援岐溝關。”
歧溝位於燕山和太行山的交界處,中間有個夾縫,可以通往山後,謂之歧溝。
很明顯,這種險要之處在戰爭之中的作用極其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