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怨軍常勝(第1/3頁)
章節報錯
“爹,張二叔又派人來求援了。”
“我知道。”
“歸義縣城中守軍不多,咱們不去話,張二叔肯定頂不住啊。”
“我知道!”
同軍北上兵圍歸義縣,張令徽接連派了三波使者求援,郭藥師既沒有通知其人投降同舟社,也沒有如期派出援軍。
其子郭安國拿不準父親的想法,卻知道若是歸義縣被同軍拿下,常勝軍就沒有資格跟同舟社講條件了。
“那咱們怎麼辦,跟他們拼了,還是投降?”
一慣冷靜的郭藥師被兒子問得心煩,吼道:
“我怎麼知道?讓老子靜一靜!”
郭藥師如此失態,自有原因。
身處亂世,無根之人便如水中飄萍只能隨波逐流,沒有半點安全感可言。
由是,這些飄萍一旦得到暫時的棲息地,就會瘋狂吸取營養野蠻生長。
天祚帝非常清楚依靠僅兩千人的怨軍絕對守不住涿州,三個月前遷怨軍至此時,便許了其部擴編的請求。
但大遼君臣對怨軍既用又防,朝廷批准擴編兵額僅有兩千,完成擴編後的怨軍一共才四千人。
涿州四縣,怨軍四部,剛好是一部守一縣,且各部長官皆稱彪官,四部之間互不統屬,以防止其再度作亂。
只是,經過多年與金人的殘酷戰爭和數次被朝廷鎮壓的洗禮,怨軍早形成了極強的凝聚力,自我認同感極高,諸彪官都清楚必須抱團才能在這亂世求活。
作戰最為勇猛且頗有智謀的郭藥師最能服眾,由是被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三位彪官暗中尊為軍帥,相約共進退。
亂世之中,唯一能給這些無根之人安全感的,只能是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的刀兵。
郭藥師等人自然不會滿足於手中僅剩的兩千人馬,靠這點人自保都不夠,逮住機會就要再擴軍。
機會很快就來了,一個月前,天祚帝畏懼金軍南下倉惶出逃,整個南京道都在亡國陷入了即將亡國的兵荒馬亂之中。
郭藥師抓住機會,以“大遼內亂南朝同舟社必會大舉進犯,涿州之兵嚴重不足,難堪同軍一擊”為藉口,恐嚇朝廷派到范陽縣的監軍蕭餘慶。
後者自然也知道同舟社一但北侵,靠涿州現有的四千兵馬,還各自為戰,肯定是不堪一擊,為了自家性命和大遼安全,只能同意郭藥師的建議。
涿州四縣,人丁最鼎盛時共有十四萬丁,其中歸義縣一縣就佔了大半,計有八萬丁,范陽、固安、新城三縣皆只有二萬丁。
大遼這些年動盪不斷,大量人口死於戰亂和災荒,各地人丁銳減,涿州自然不可能獨身事外。
僅憑郭藥師駐守的范陽縣城中的有限人口,根本無法滿足其人擴軍的需要。
郭藥師便頻繁派出探馬擄掠周邊,以裹挾民壯當兵。
由是隊伍一擴再擴,僅其人一部,軍卒便達到了驚人的四千之眾。
短短數月,五百兵馬變四千,也只有戰亂時,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只是,極速擴編的軍隊戰鬥力肯定會跳水,這是必然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