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露頭就打(第2/3頁)
章節報錯
唐時便在岐溝設定關卡,此地南接涿、易、定、鎮州,北通山後新、武、媯州等,是河北通往關外的樵路。
五代至今,周德威、李存矩、李嗣肱、李存璋等人皆在此處進行過大戰。
宋太宗趙光義雍熙北伐,也曾在此地兩次大戰,死在歧溝關和拒馬河的宋軍不可計數。
郭藥師出兵後,不直接到歸義縣城下騷擾正在攻城的同軍,反而在幾十裡外的岐溝關屯駐,其意圖就耐人尋味了。
其人應該知道自己力量不足以撼動同軍,又不想放棄手中的軍隊,想佔據雄關,以進為進?
其實,徐澤對郭藥師的想法並不怎麼關心,像他這類人物在亂世中多了去。
郭藥師要是願意投降同舟社並愉快地接受改造,徐澤自然會給他一次機會,但要是幻想以抗拒換取談判的資本,只能說他想多了。
“好,燕京方向有沒有動靜?”
“這兩日探馬增加了一倍,但沒能越過新城,戰場遮蔽線一直控制在我們手中。”
大戰開始前,敵我雙方的斥候就已經在進行血腥的搏殺了,這既是大戰的序曲,也是主帥瞭解敵方兵力部署的有效途徑。
“傷亡如何?”
“不大,雙方只拼過兩仗,我們陣亡了十七人,對方死了二十六個。這些遼國探馬很狡猾,人少的時候見著我們的斥候就跑,人多了又包抄。”
“嗯。”
這麼寬大的戰場上,雙方斥候只打了兩仗,陣亡總數不到五十人,烈度已經很低了。
顯然,燕京城中的北遼君臣極為關注涿州戰局,又清楚的自身力量不足,在同軍露出破綻之前不敢貿然出城,探馬與同軍斥候交鋒中也顯得猶猶豫豫。
“有沒有打探到金人的訊息?”
時遷面色頗為凝重,答道:
“還沒有。”
北伐雖然現在才正式開始,籌備工作卻早在同舟社接手河北路之後就已經開始了。
以同軍的戰鬥力和北伐之戰的充分準備,只打新生的北遼政權的話,完全沒有懸念。
徐澤擔心的只是北遼會不會在國滅之際狗急跳牆,放金軍入關打擊同舟社。
其人轉身,再次掃視了一邊牆上的地圖,終於定下決心。
“牛皋!”
“屬下在!”
“你部主攻西線,拿下涿州後,再率軍控制易州,並繼續向西,協助第三軍拿下蔚州,再根據時局變化,繼續西進或回師涿州。”
北遼國滅在即,被社首安排攻略西線,即便最後還會回師涿州,但以同軍的攻堅能力,肯定不會等到第一軍回師就已經攻破燕京城了。
很明顯,攻略西線就會錯過滅遼之功。
同舟社以後肯定要滅很多國家,但滅再多的國家都抵不上滅掉遼國一國。
遼國就算再衰敗,那也是壓在趙宋頭上百餘年的沉重大山。
軍功再多,在同舟社的歷史上,少了滅遼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總會是一種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