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無根之軍(第3/3頁)
章節報錯
就算朝廷不招募怨軍,這些人要麼淪為大戶奴僕,要麼逃到山中為匪,要麼回到遼東做金人的生口,要麼就真的只能等死了。
所以,怨軍的招募工作非常順利。
耶律淳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招募到了足夠的人馬,並置前宜營、後宜營、前錦營、後錦營、乾營、顯營、乾顯大營、巖州營共八營兩萬多人。
天祚皇帝雖然學習了張宰相的成功做法,但做事卻遠沒有自己的臣子靠譜,加之燕王耶律淳別有心思,怨軍成立後,竟然鬧出了不小的風波。
朝廷完全將怨軍當作叫花子軍對待,以至於冬日來臨,卻遲遲不發下冬裝。
遼東乃苦寒之地,沒有冬裝根本無法越冬。
遲遲領不到冬裝的怨軍軍士情緒騷動,被管押太常寺少卿武朝彥利用,其人發動百餘名怨軍暴動,欲要衝擊中軍大帳,以“抓獲”都元帥耶律淳。
武朝彥的失敗了,又挑唆怨軍各部一起謀反,皆被拒絕。
其人只能裹挾二千武勇軍倉皇南逃,途中被部下所殺。
但武少卿的魯莽行動,卻讓怨軍揹負上了尚未參戰就發生譁變的惡名。
這之後,朝廷便對這支無根之軍處處防範,保障措施更差,編制一壓再壓,怨軍也與大遼朝廷愈加離心離德。
天慶八年,怨軍兩營叛亂,劫掠乾州,遼國朝廷出於穩定時局考慮,招安其眾。
天慶十年,怨軍將領董小丑因為征討利州叛亂不利被處死,其部下羅青漢、董仲孫等人以朝廷苛待相煽,率怨軍作亂,攻打錦州。
天祚帝耶律延禧命耶律餘睹、蕭幹率兵平叛。
郭藥師、張令徽等人畏懼耶律餘睹的威名,襲殺叛亂主謀羅青漢等人,率眾招安。
怨軍成軍之後屢次叛亂,已經嚴重影響到帝國的安全。
彼時還是大遼忠臣的耶律餘睹趁怨軍投降的時機,向蕭幹建議徹底解決怨軍的問題。
“怨軍成軍後即叛,差點害死燕王,天子寬宥;前年兩營復叛,劫掠乾州,已從招安;今年全軍再叛,而攻錦州。若不是我們率軍前來,一旦城破,恐怕城中數萬百姓早就被害。”
“所謂怨軍,沒能報怨於金人,反而屢次怨叛於國家,已經成了大遼的毒瘤。何不趁著彼輩解甲投降的時機,遣兵掩殺乾淨,以永除後患!”
遼國外在那時已經經歷了很多次叛亂,人心早就亂了,且金軍正屯兵邊境,意欲攻擊上京臨潢府,國內形勢非常嚴峻。
蕭幹害怕殺死投降的怨軍會導致不可控制的惡劣後果,不同意耶律餘睹的建議。
“怨軍之中也有不少忠義之人為一時脅從者,怎麼能盡數誅殺”
蕭幹雖不同意耶律餘睹的斬草除根,但也同樣不信任一叛再叛的怨軍。
請示天祚帝后,二人將剩下的怨軍分為兩部分。
其中一部兩千人,編為四營,命郭藥師、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各自統領。
另一部六千人,全部打散,分送各路為禁軍。
去年底,天祚帝為了應對同舟社增兵邊境的被動局面,又遷怨軍四部駐守抗同前線涿州。
由此,這些無根之人徹底遠離了自己的根。
。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