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無根之軍(第2/3頁)
章節報錯
但同軍斥候卻得勢不饒人,步步緊逼,進一步擠壓怨軍探馬的活動圈。
彪官張令徽無奈,只能指示麾下嘗試設伏。
不知為何,伏擊竟然被同軍斥候小隊提前發現,很快就召來了本方的接應部隊。
雙方的組織度不在一個層次上,小規模的衝突就已經拉開了差距,人數更多的交戰更是一面倒。
怨軍作戰兇猛歸兇猛,但能夠承受傷亡的上限極低,傷亡率剛剛超過兩成,出城伏擊的怨軍軍士就亡命而逃。
幸好張令徽接應及時,才避免了設伏部隊全軍覆沒的結局。
從那以後,怨軍探馬便再不敢招惹同軍斥候,幾乎是見著就跑。
同軍斥候繼續步步緊逼,一直逼近到歸義縣三里範圍以內。
歸義縣城中的怨軍則龜縮城中,再不敢派探馬出城。
面對這種極為被動的局面,彪官張令徽曾向駐守在涿州治所范陽縣中的怨軍軍帥郭藥師求援過。
但彼時天祚皇帝剛剛率部逃跑,南京道到處都在謠傳金人即將南下,燕京城中已經是一片混亂,根本無人顧及涿州這裡。
郭藥師出於種種顧慮,並不想跟同舟社撕破臉皮,由是沒有派來援軍。
其人只是命令張令徽嚴守城池,再不可出城與敵軍浪戰。
要了解一軍之帥的郭藥師為何大敵當前還會小心思,就得了解怨軍的建軍史。
怨軍是什麼?
怨軍不是軍。
怨軍只是一群天不收地不養的無根之人!
天慶六年,渤海人高永昌趁著遼國大亂,殺東京留守蕭保先,據遼陽府自立,僭號大元皇帝。
彼時,天祚帝正被女直人叛亂和耶律章奴謀反搞得焦頭爛額,根本抽不出大軍來對付高永昌,只能派瀋州人南府宰相張琳回瀋州主持討逆戰局。
張琳剛到瀋州時,手中僅有幾百戰心士氣皆無的遼軍,根本無法應對高逆的擴張。
其人針對遼東的現實情況,說服瀋州大戶放糧,以招募被高永昌禍害的遼東難民為兵,旬日內竟得兩萬大軍。
隨後,嚴加訓練數月,再出瀋州攻打渤海逆賊。
張琳的平叛策略很成功,招募的遼東難民兵的戰鬥力也比遼國正規軍要強,曾一度打到遼陽城下,卻因為完顏斡魯率金軍南下突襲瀋州遼軍而功虧一簣。
其人的平叛行動雖然最終敗了,卻給了天祚帝平滅東京道女直人之亂的靈感。
耶律延禧乃授燕王耶律淳為都元帥,授權其人招募無家可歸的遼東饑民為軍。
並給了正式軍名,取報怨於女真之意,謂之怨軍。
不願附逆而逃出遼東的人中,各族都有。
但契丹人和奚人多能回到中京、上京等地再謀營生。
留下來的,其實大部分是漢人。
以遼東之地的惡劣環境,失去了土地和家園的苦命人,不當兵吃糧就別想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