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頂級豪門(第1/2頁)
章節報錯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同舟社這幾年在京東東路“作惡不斷”,殺得“勤儉發家”的大地主們人頭滾滾,惡名早傳了出去。
除了極少數缺乏底蘊的土財主,為了保證家族長久富貴,廣有良田者多半會廣佈耳目。
河北緊鄰京東,家有良田的大戶們對同舟社的惡名自然不會陌生。
年初,同舟社打敗了朝廷大軍,展示了同軍可怖的戰力,逼得天子下旨割讓河北;
其後,徐澤帶大軍出巡,進一步武力威懾,並在出巡途中平定中山府之亂,隨即,又清理整頓河北官場。
透過這一系列動作,徐澤向河北社會各階層展示了一個與軟弱的趙宋朝廷完全不同的新政權。
再之後,同舟社一面鋪開共建會組織,以利相誘,將中下層力量組織起來,有效掌控社會底層;
一面又安排法曹不斷受理民訴,狠狠懲治了一批有劣跡的地主,進一步拉攏民心的同時,有力打擊了大戶們的“正當權益”。
而軍隊整編之後的頻繁拉練,雖然不擾民,甚至還搞什麼“軍民共建”,卻更讓逐漸失去基層社會掌控權的鄉紳地主們害怕。
如此,多措並舉,同舟社已經展示出足以吞併天下的強勁實力的情況下,還頭鐵到要跟新朝開創者較勁的人畢竟是屬於極少數。
所以,河北路的社會改革條件,比起京東東路當初其實還要成熟一些。
當徐澤釋出清田令後,各地反應比較“平淡”。
各府州官員逐步展開的稅務改革,過程基本與龔孝序當初在登州所做差不多。
絕大部分地主在清田令釋出後,就按時到官府登記侵佔官田和自己隱田,並老老實實交上該交的稅糧。
私底下的咒罵肯定少不了,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敢公開挑唆鄉民鬧事,秋稅收繳相當順利。
徐澤喊朱武過來,是因為秋糧稅收的資料“不對勁”。
其餘各地增加的稅糧均在三成上下浮動,唯有相州增加數量最少,僅有一成多一點,與各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所謂天下烏鴉一般黑,各地肯定會有差異,但都在河北,不可能相州就比別的地方要“乾淨”這麼多。
朱武很快就跟著朱提趕了過來,見徐澤正在批閱公文,小聲喊了一句。
“社首!”
徐澤當即放下筆,劈頭就問:
“各州府的秋稅資料你都詳細核實過吧?”
“是的。”
“相州是怎麼回事?是相州有問題,還是趙永裔有問題,照直說!”
趙永裔在同舟社眾人中存在感很低,除了其人之前在海東任職數年與同僚接觸較少外,還有他身為“國舅”,身份敏感,行事低調的原因。
其人越是如此低調,朱武越不敢亂嚼舌根。
“秋稅資料匯總後,屬下也發現了相州的問題,特意調閱了相州共建會的相關資料,可以確認趙知州肯定沒問題。”
趙永裔沒出問題,哪問題出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