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防患於未然(第1/2頁)
章節報錯
戰處是指揮輔助機關,並不能撐起“軍部”的完整架子。
為此,徐澤又為各軍配屬了斥候營、騎兵營、保障營、醫護營、演出隊等直屬隊,以保障軍部正常運轉。
這些直屬隊初時大部分也只有一個架子,需要自行招募人選完成相應的建設,才能真正有效履職。
順帶說一點:演出隊雖然隸屬於軍部,卻受社務部宣曹和軍務部政曹的雙重領導,既服務於軍隊,也服務於地方。
徐澤接管河北路後的出巡,便帶上了演出隊巡迴演出,一路上的反響都非常好,多次加演,把隊員們累得夠嗆。
還在路上時,徐澤便有了擴大演出隊規模,在各軍增加軍級演出隊的想法。
任何時代的任何政體,有點頭腦的統治者都知道政宣不分家,任何形式的官方宣傳必然帶有強烈的政治屬性。
為了確保軍級演出隊既能把宣傳做到最底層,又不脫離同舟社的政治宣傳主線,徐澤採取了編制下發“樣板戲”的做法。
所有演出隊都可以自行排練新戲,但上演之前,必須交由宣曹和政曹把關,一旦透過稽核,就在全同軍所有演出隊內推廣。
這種執行模式,短期內能有效激勵各演出隊相互競爭,編練新戲的熱情,長期運轉卻會導致新戲題材越來越窄,最終出現情節僵化、人物塑造臉譜化等問題。
沒辦法,人才不足,資訊聯絡也不暢的當下,再好的團隊撒出去後,都存在一個監控與管理的問題。
更何況這種做人思想工作的團體,一旦念歪了經,後果非常嚴重。
排練“樣板戲”能很好地解決演出隊攤子鋪得太快導致的人才不足、隊伍本身思想不夠統一等問題,更有利於統一宣傳口徑,達到政宣效果。
對看個相撲都能萬人空巷的趙宋軍民來說,只要是演出隊排練出的戲,都好看,並且百看不厭,甚至能背新戲臺詞、唱新曲的百姓平日裡都能得人恭維。
而且,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軍民想看什麼戲,而是有什麼戲。
其實,也不需要問底層軍民想看什麼戲,只聽每次新戲演出時,誰登臺的較好聲最響就知道了。
當下,軍民想看什麼就演什麼,能行麼?
當然不行!
等到百姓的欣賞水平和文藝需求大提升,不再滿足這種低層次的藝術形式時,徐澤自然會放開其限制。
趙宋軍隊弱在“防”得過死,很多制度約束了軍隊戰力的發揮,同舟社要革除積弊,卻沒必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包含演出隊在內的所有直屬分隊,最終都要是和戰處一樣,輔助軍正指揮打仗,但軍部並不依附於軍正本身,甚至還對軍正監督之責。
畢竟,到了軍這一級,其作戰能力之強,已經可以對一個弱點的國家政權造成嚴重威脅了。
現在有威望高過所有人的徐澤親自鎮著,同軍上下沒有任何人能翻得起浪來。
但沒人能保證其後代還能有如此威望,極大可能性徐氏後人無法超越徐澤的成就,更不可能輕易鎮住所有宿將。
現在不在制度上對軍正的職責和履職方式加以限制的話,要麼重走狡兔死走狗烹的老路,要麼遺禍子孫後代。
按照徐澤的設想,軍正是可以隨時調整和臨時任命的,軍部的存在就是為了確保到任的軍正能夠快速有效掌控所屬部隊,並輔助其指揮打仗。
為了實現這一設想,三個軍部的戰處參軍和直屬隊長官,除了少部分由戰曹和軍正提名交徐澤審批外,其餘大部分都由社首親自挑選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