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駐軍整編計劃(第2/2頁)
章節報錯
此舉不僅僅是為了防止在擴編過程中出現軍隊私有化和上下級人身依附問題,還有軍隊戰鬥力方面的深遠考慮。
徐澤計劃整訓之後的各部隊更戍,也要跨“軍區”調動。
並且,不會繼續維持趙宋這種撒胡椒麵的做法,搞得到處都有軍隊,結果到處都不能打。
這種力量分散的駐軍模式,明面上是讓各軍分散就食,以減少糧草轉運的損耗和國家軍費負擔。
真正的原因所有人都清楚,就是怕軍隊造反。
趙宋除了京畿集中駐守皇帝的“親衛兵馬”殿前司外,各地都有軍隊,以相互制衡。
而且,一個“軍”之下的各指揮還要分置全國,各路州的“將”也是由各軍不同的指揮混編,導致軍隊組織體系非常混亂。
即便要打仗了,臨時組建軍隊大編制,也不可能出現某軍都指揮使指揮自己那一軍的情況,還是武衛、宣毅、保捷之類的一堆指揮混編。
這種模式確實有效限制了軍隊造反的可能性,但也使得軍隊不再成為整體,失去了應有的組織度,在應對大規模戰爭和叛亂時非常笨拙和無力。
這才是趙宋軍隊不能打仗,尤其是不能打大仗的根本原因。
趙宋河北駐軍編制三十萬,實際十三萬不到,徐澤計劃初步整編十個師,加上已有的十三個師,總兵力十萬餘人。
現階段,這些人足以應對同舟社治下含遼東、海東等海外領地在內的日常任務需要,應對趙宋和遼、金、高麗等單一方向的威脅也都沒有問題。
但想靠這點兵力北伐,顯然是不可能的。
取得燕雲之地後,要分散軍隊駐守要點,要防備趙宋扯後腿,還要集中力量與“擅自撕毀盟約”的金軍大戰,靠這點軍隊絕對會出大亂子。
並不是徐澤不想多整編,僅僅十八個師八萬人的駐軍,就已經接近河北兩路當前的承載極限了。
而且,朝廷給的錢糧也不能全部用來整軍,還要準備大量“啟動資本”,提升河北基礎建設水平。
徐澤也是有傲氣的人,做不出一直吃朝廷“救濟糧”這麼沒面皮的事。
咳!
實際情況是趙宋這幾年被君臣們胡搞,折騰得元氣大傷,社會控制力大減,還對其過度吸血的話,這個腐朽的王朝隨時都會莫名其妙地崩潰。
徐澤一點都不偽善,造反階段,從趙宋身上持續吸血是肯定的,但不能過度,真把它給吸死了,也會影響北伐大業。
當然,偌大的河北兩路並不是真就養不了更多的軍隊,但那要等到同舟社社會改革之後才行。
等控制在各大地主手中的隱田隱戶被清理出來,再剝奪他們的特權,加上已經開始產出的京東、遼東和海東,以及朝廷的“補助”,短期內再多養十餘萬大軍也不再話下。
但在河北兩路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之前,一支規模適中、精幹高效的軍隊才是形勢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