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人禍不斷的遼國又出了大事。

“社首,這是烏程傳來的最新情報。”

徐澤接過王四遞上的紙片,情報大略如下:

文妃姊妹會於軍前,京中謠傳耶律撻葛裡、蕭昱和耶律餘睹等人慾要“謀立晉王,尊今上為太上皇”,遼帝震怒,賜死文妃,誅殺蕭昱和耶律撻葛裡等人,耶律餘睹獨在軍中,率千餘騎叛逃金國。

決定遼國政治走向的重大情報是先飛鴿傳書,隨後再人力傳遞詳報,因飛鴿傳書字數有限,未經確實的訊息一般不會寫上去。

不過,僅憑隻言片語,徐澤已經能夠做出不少判斷了。

“這事是蕭奉先的手筆吧?”

王四肯定了社首的猜測。

“屬下也認為是他乾的。”

遼國皇后蕭奪裡懶性閒淑,有儀則,只可惜處中宮多年卻無所出。

皇帝耶律延禧最寵愛的妃子元妃蕭貴哥和文妃蕭瑟瑟二人皆生有兒子。

元妃生秦王定和許王寧,文妃生晉王敖魯斡。

另有梁王耶律雅裡、趙王耶律習泥烈,不過這二位皇子皆是不得寵的妃子所生。

很明顯,元妃和文妃二人的兒子都有競爭皇儲的資格。

頭腦清醒的帝王都知道,這種情況下,為了江山穩固,兩個妃子只能二選一,雨露均霑的結果就是要出大亂子。

但耶律延禧偏不,其人大概是幼年時父母被謀害的悽慘經歷留下了心理創傷,對自己的家人格外盡心,一個妃子和皇子都不想拋棄。

當年耶律章奴叛亂,耶律延禧正在平滅女直人叛亂的前線,得到訊息後,首先想到的就是派軍隊回捺缽保護自己的家小。

其人不僅對妃子寵愛有加,還愛屋及烏,外戚也皆掌大權。

元妃和皇后的兄長就是北院樞密使、預軍國重事蕭奉先。

而文妃蕭瑟瑟的姐夫是耶律撻葛裡,弟弟蕭昱是駙馬都尉,妹夫就是耶律餘睹。

耶律撻葛裡雖不掌兵,但身份親貴,且與皇帝私交甚好。

當年,耶律延禧正是在撻葛裡府中發現探望姐姐的蕭瑟瑟,並一見傾心,才納其為妃。

皇后無子,兩位寵妃皆有所出,皇儲之爭便是不可避免的事。

遼國已有晉王敖魯斡既長且賢,“素系人望,宜為儲副”的傳聞,這種傳聞顯然有利於耶律餘睹而不利於蕭奉先,矛盾遲早要爆發。

早有忠心臣子提醒此事,耶律延禧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既不明確立儲,也不削奪外戚權力,悲劇已經註定。

放下紙片,徐澤心生感慨。

“遼國的亡國大戲終於到了最後一幕啊。”

徐澤之所以生出這樣的感慨,還要從叛將耶律餘睹本身說起。

拋開耶律餘睹的外戚身份不談,其人乃是遼國現在最寶貴的統帥。

耶律餘臨危受命,任東路都統後,僅半月時間平滅張撒八叛亂,並擒殺賊首。

隨後,其人又親自率軍擊敗了攻克臨潢府的金軍殿後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