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徐澤不出如蒼生何(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一,賊軍從山中進入州縣,見到花花世界,迅速墮落,軍紀不存,作戰慾望急劇衰退;
其二,賊軍精銳兵馬在之前與徐澤的大戰中消耗殆盡;
其三,李子義為了跑路方便,把剩餘的精銳調入了水軍之中;
這一回合,徐澤養寇自重,漫天要價,丟擲了趙佶根本不可能答應的條件。
趙佶則吸取去年的教訓,以不變應萬變,反而掌握了京東二賊更多的情報。
第二回合,隨著宋夏之戰結束,各地抽調的兵馬逐批抵京,趙佶的底氣越來越足,乃派張邦昌入京東再談判。巘戅叮叮DingDingXiAoSHUo.om戅
朝廷開出的加碼是遷徐澤知河間府,統永寧軍、深州、冀州、永靜軍,轄一府兩州兩軍,與徐澤之前要求的兩路七府二十州十一軍相去甚遠。
而且,這五地皆在河北兩路的中心部位,與京東之地也不接壤,徐澤當然不可能答應這個條件。
但在得知趙宋境內鹽價上揚後,徐澤又主動為朝廷解憂,出售大批低價鹽,幫趙宋穩定了鹽價和人心,讓李子義透過海鹽要挾朝廷的陰險圖謀落空。
雙方相互試探,皆釋放了善意,雖然沒有形成任何協議,但就平滅李子義之事勉強達成了共識。
當然,以上全是趙宋朝廷視角看到的內容,真實的情況自不是如此。
實際上,徐澤的關注點不在淮南,而在河北和江南。
早在去年,穩定京東諸州後,其人就透過尚在“朝廷掌控之下”的青州,向接壤的河北東路賓州滲透,隨後,又延伸到棣州和德州。
具體做法與當初的萊州基本差不多,這三個邊緣州面對同舟社已經成熟的滲透手段,幾無招架之功。
徐澤公開取得濟南府、淄州和青州後,又借練兵為名,陳兵賓、棣、德三州邊境。
在同舟社軟硬兩方面的強大攻勢下,河北東路三州毫無懸念的落入徐澤袋中。
所以,從一開始,其人就做好了朝廷允許就明取,朝廷不同意也要暗奪的準備。
淮南的緊張局勢,不過是掩蓋徐澤取得濟南府和淄、青、賓、棣、德六地的幌子。
而來回談判的折騰,自是為了留足時間以初步消化這幾地。
第三回合,兩浙路動亂,趙宋錢糧重地的江南即將失去掌控,擾亂了整個天下。
最初,方臘剛剛聚眾叛亂,知杭州事趙霆派兵馬都監蔡遵率兵鎮壓的同時,就上報了本路的賊患。
但彼時張邦昌正在京東與徐澤進行第二輪談判,趙佶擔心京東二賊知悉江南賊亂後更加猖狂,甚至南北呼應,徹底掀翻大宋。
形勢危急,朝廷雙拳難敵四腿,只能一面按住訊息不發,一面暗中調遣周邊各路州兵馬日夜兼程趕赴兩浙,以期迅速平滅賊亂。
只是,民怨深重的江南早就成了一堆乾柴,遇到方臘叛亂燃起的烈焰便一發而不可收拾。
沒有精銳兵馬作為中堅突破力量,僅靠江南各地孱弱的駐軍平叛,只能是給賊人不斷送軍械和人頭。
這段時間,兩浙路急報頻傳,趙佶尚還沒有來得及定下決心,方臘就相繼攻破了睦州、歙州、杭州、衢州、婺州和處州等六州數十縣。
到了這個時候,江南賊亂的訊息已經掩蓋不住了,就連京畿地區都謠言四起,與江南海商有私鹽貿易的徐澤肯定也得到了訊息。
朝廷別無選擇,只能三派天使入京東東路,務必說動徐澤率軍南下兩浙路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