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第四個問題(第1/2頁)
章節報錯
眾人即便都明白社首故意將同舟社與野蠻的金國相提並論,就是為了刺激自己這些人正視問題。
心中仍然有些不舒服,卻不敢反駁,而社首緊接著的剖析,更是讓他們無法反駁。
同舟社的官兵同樣有私心,拋開更嚴格的軍紀和更先進的作戰理念不談,官兵們雖然不是為了獲得奴隸和繳獲而作戰,卻也是為了軍功和個人的榮華富貴。
同舟社的軍隊同樣會受官兵本能的驅使,一級推一級,層層推動,發出擴張的呼聲。
這樣的軍隊,在英明的領袖帶領下,可以不斷創造輝煌的戰績,橫掃八荒六合。
可一旦向外擴張到了生產力的極限,內部又無法滿足驕兵悍將對軍功的渴望時,怪獸就會開始向內啃噬自己的肌體。
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便是如此。
本質上講,唐王朝初期的頻繁政變和後期的軍閥混戰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強大的軍隊失去目標後,對內的反噬。
這些剖析夾雜著不少私貨,有失偏頗,當然是徐澤故意為之的。
說話要看物件,對於以執行軍法為主要職責的軍法官們來說,這種話題恰恰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眾人越想越覺得社首說得有理,同舟社軍隊之所以與其他軍隊看起來不一樣,並不是這支軍隊不一樣,而是領導這支軍隊的社首不一樣。
若是沒有社首的存在,同舟社的軍隊會變成什麼樣子。
還會如現在這般一直執行嚴格的軍紀麼?
若是社首的幾個兒子爭位,軍隊是否會牽涉其中?
若有人要剋扣官兵的待遇,是否會有人起來鬧事?
徐澤將眾人的表現看在眼裡,楊喜能意識到的問題,他當然也能意識到。
同舟社的軍隊雖然表現出了“近代軍隊”的很多特徵,但本質上講,仍是將領加士兵捆綁形式的封建主義軍隊。
所以,當全軍的紀律建設達到一定層次後,他就轉變了目標,憲曹必須要轉型。
因為,封建主義的軍隊,再如何強調紀律都只能起一時的效果。
這種軍隊的約束力是分級的,好與壞主要取決於軍官的個人能力。
等他不在之後,這支軍隊退化是遲早的事。
見眾人差不多消化了剛才的講解,徐澤繼續。
早期國家建立後,戰爭形態已經與之前的部族爭鬥大不相同。
在頻繁的戰爭中,作戰勇猛的軍人可以得到大量的俘獲,已經徹底脫產,成為了不耕不種的軍功貴族。
軍隊的專業性越來越高,有了必須長期訓練才能精熟的車兵、弓手等專業兵種,昂貴的戰車、兵甲更不是普通人能夠負擔的天價開支。
當“兵”打仗不是負擔,而是特權——屬於“士”階層的特權,戰爭的榮耀和俘獲也基本屬於職業化的軍功貴族。
軍功貴族們一方面不斷鼓動國家發動對外戰爭,以獲取更多的俘獲,滿足自己的貪慾。
一方面又私藏自己的殺人技巧和戰爭經驗,將其總結為系統的戰爭理論並傳給子孫後代,以維持自己“高貴的血脈”。
這個階段,因為生產力相對低下,國家能夠直接管控的範圍很小。
大部分國家的收入只能維持少量的常備軍,打仗主要依靠脫產的軍功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