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第一份情報,徐澤拿起第二份檔案。

第二份文書,是關於官員和胥吏使用管理與監督的建議書。

已經寫好了兩日,宗澤一直在修改,這次一併送來。

其人已經知道同舟社在海外還有龐大的“基業”,

但具體規模和分佈情況,卻不甚了了,

因此這份建議書主要是立足登州的現狀所做。

宗澤並沒有泛泛談治國理政的大道理,而是結合自身豐富的基層任職經歷,

客觀的評價大宋官吏使用管理制度上的好與壞,

有事例有分析,非常詳細,顯然做足了功課,

徐澤估計有七八萬字,全部用毛筆楷書寫就,非常厚的一摞。

在意見書中,宗澤既講了大宋在官吏制度上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做法,又講了一些亂象。

還從制度設計上的漏洞、前朝遺留的歷史問題、長期積累的不良風氣等方面,

分析這些大宋官場現狀背後的根源和危害,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宗澤認為,大宋官吏使用上的最大問題,不是“冗官”。

真正的“冗餘”的,只是大量的蔭補入仕者,

特別是蔭補後,只領俸祿不做事的官員。

而大宋的基層,恰恰是官員太少,不夠用。

尤其是一線親民官,其實並不輕鬆,

要處理的事務極為繁重,一般人根本應付不過來。

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在長期的實踐中,

很多本該官員親歷親為的事務,就分給了胥吏和屬僚。

由此,又產生了胥吏欺上瞞下,把持地方的各種問題。

宗澤並不認為要繼續加強對胥吏的管理,

因為,大宋對胥吏的管理和防範已經足夠嚴,甚至嚴過了頭!

在他看來,不解決官員的問題,就無法從根源上解決胥吏的問題。

宗澤還就登州官吏的使用提了不少建議。

其人認為,在同舟社沒有起事之前,

朝廷任命得官員與同舟社基層治理體系並行的情況,將長期存在,

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配套的話,

既可能會讓一些“閒人”瞎搞事,也會導致大量管理力量閒置和浪費。

實際上,宗澤反映的這些問題,徐澤也在關注,

正應了英雄所見略同——真正想幹事的人,總能看到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