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軍機會議(第1/2頁)
章節報錯
……
高鬥樞,崇禎元年進士,字象先,浙江寧波人,先為刑部主事,後遷荊州知府,知兵,屢屢擊退流賊侵擾,十四年六月進按察使,移守鄖陽,其後兩年裡,李自成派兵連續攻打十幾次,甚至有一次派兵十萬來攻,但鄖陽屹立不倒。
究其原因,乃是高鬥樞善謀,總兵王光恩善戰,鄖陽雖然危如累卵,但卻得保全。
十六年末,襄陽鄖陽周邊乃至湖廣大部地區都被李自成佔領,鄖陽獨存,可謂奇蹟,甚至朝廷一度都以為,鄖陽也已經失陷了,直到高鬥樞的奏疏送到京師,他們才知道,鄖陽還在呢。
十七年一月,朝議設漢中巡撫,兼督川北軍務,便拔擢擢高鬥樞位右副都御史,前往漢中,高鬥樞將軍務交給副手、鄖陽知府徐啟元之後,便動身赴任了,不想還未到漢中,京師就陷落了。
隨即天下大亂。
清兵入關後,高鬥樞隱居兩年回到家鄉。降清的奸賊謝三賓逮捕名節之士百餘人,高鬥樞也在其中,但他始終一言不發,後來被諸義士捐金救出。晚年的高鬥樞閉門索居,門庭蕭然,生活貧困,於康熙九年病逝於家中。
終其一生,高鬥樞配的上知兵兩字,雖然不是孫傳庭那樣的大才,但守城之能,卻也是人中翹楚。
這一世,因為李自成在開封潰敗,高鬥樞在鄖陽受到的壓力較小,但他也成功守禦了張獻忠的數次攻擊,令張獻忠不能從鄖陽透過。
朱慈烺議立軍機處,想到了高鬥樞,這個歷史上並不是太出名,但卻令人眼前一亮的人才,於是調他入京,掛兵部侍郎銜,入軍機處。
高鬥樞是昨日到京的,面聖之時,態度從容,對答如流,頗有名士風範,朱慈烺心中暗暗點頭,心說歷史誠不欺我也,凡能滄海橫流,顯出英雄本色之人,都絕對是有相當能力的。
……
劉永祚。字鬥垣,陝西韓城人,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求學於名士解經傅門下。萬曆四十七年進士,任戶部主事。其時,魏忠賢專權,曾以利祿拉攏他,劉永祚不從,被罷官。崇禎帝嗣位,劉永祚官復原職,崇禎九年到十三年,一直為宣鎮巡撫。
這其間,劉永祚兢兢業業,統籌軍事又和蒙古人交涉,雖沒有大的功績,但卻也保證了宣府沒有出現大的禍事
其後,因為和楊嗣昌政見不合,劉永祚辭官歸裡。建虜入關後,劉永祚在家鄉韓城豎起反清旗幟。順治七年,兵敗被俘。被解到西安後,大義凜然,罵賊不止,遂被殺害。
朱慈烺用劉永祚,一來看重他的氣節,二來劉永祚在宣府四年,熟悉蒙古,而軍機處其中一個大任務,就是針對蒙古,提出正確的戰略建議,像劉永祚這樣熟悉蒙古的長才,肯定是不能浪費的。
和高鬥樞不同,劉永祚其貌不揚,乾乾瘦瘦,看起來有點邋遢,不過談吐卻也自在其份,尤其是談到宣府和蒙古,提到那一段金戈鐵馬的歲月,立刻就是眼睛大亮,精神煥發。
……
而在李邦華,陳奇瑜,高鬥樞,劉永祚和堵胤錫五位軍機大臣之下,還有三位行走大臣。
一位是前遼東巡撫方一藻,第二御史楊爾銘,第三則是原登萊巡撫袁可立之子袁樞。
方一藻在遼東巡撫的任上雖然沒有大的功績,但其久在遼東,從崇禎四年一直到十二年,八年的時間,歷經多多,現在其子方光琛在吳三桂帳下做幕僚,就現在諸臣來說,再沒有人比他更瞭解遼東了,因此朱慈烺用他。
歷史上,方一藻在松錦之戰前被解職,逃過了松錦之敗,這些年一直都戴罪在家,能得新君重新起用,他自是感恩戴德。
……
袁樞上一次出使瀋陽,圓滿完成了任務,對建虜的軍心民情,也有了解,其本人更是貌俊偉,多大略,善騎射,有邊才,因此,朱慈烺拔擢他到軍機處。
楊爾銘在桐城知縣的任上,就顯出相當軍略,此次隨太子南下,又隨陳奇瑜帶兵入京,立下功勳,朱慈烺自然也是要用他的。
而在方一藻,楊爾銘,袁樞三人之下,李紀澤江啟臣劉子政等京營參謀司的原班人馬,全部都被抽調到了軍機處,各自在軍機處分配了公事房,分工負責軍令、軍政、軍情等具體事務。
以後,兵部只負責操練、軍屯、軍器等基礎事務,如何戰,和誰戰?都將由
皇帝直接統領下的軍機處來決定。
等於皇帝直接繞過了內閣、兵部、五軍都督府,直接指揮天下兵馬,各種策略,也不會再在朝堂上討論,而是軍機處密議,能知道其情的人,少之又少,大明朝廷沒有秘密,今日想要議和,明日就滿朝皆知的事情,再不會發生,因為入軍機處的第一條鐵律,就是絕對保密,但有一絲一毫,一字一句,流到外面,不管是軍機大臣還是輔臣,都是流放,甚至是殺頭的重罪。
今日,軍機處第一次議事。
除了四位軍機大臣和三位輔臣,殿中還有一人,那就是原商丘知縣,現任張家口分巡道梁以璋。
而今日要議的,正是蒙古軍情和對蒙古的戰略。
……
自從前年到任張家口之後,梁以璋在朱慈烺的支援下,大力整肅邊關紀律,不法商人,一個也不許出關,尤其在張家口八大晉商被一鍋端,幾乎皆死,宣府總督巡撫等包庇官員也被一杆子掃清,朝廷釋出嚴令,張國維為總督,朱之馮為巡撫,周遇吉為總兵之後,宣府氣象一新,一連十幾年,都不能紮緊的破爛口子,一下就變的滴水不漏了。
雖然這樣一來,宣府的繁華消逝了很多,張家口更是完全變成了一座兵城,但大明流向蒙古建虜的糧草鹽鐵,卻是硬生生地被剎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