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魚臺縣之戰(1)(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完轉來的告急奏疏,朱慈烺一點都不驚奇。從流賊大軍圍困開封已經將近一個月,但卻一次也沒有攻城,只是不停的在城外挖掘壕溝的情形看,李自成這一回是死心塌地要當皇太極的學生,想要圍點打援了。
短時間之內開封城防無憂。
進入濟寧城,朱慈烺第一個召見的是商人趙敬之。
明初期時,濟寧為府,領3州12縣。洪武十八年(1385年),改府為州,只領嘉祥、鉅野、鄆城三縣。同時,兗州升為兗州府,駐滋陽縣,領27州縣。濟寧歸兗州府管轄。
雖然只是一個州,但因為濟寧位在京杭大運河之畔,過往船隻眾多,有江北小蘇州的稱號,雖比不上臨清,但卻也是一個繁華的所在。
而有一點濟寧是勝過臨清的,那就是濟寧城牆遠比臨清更高大、更堅固,歷史上的崇禎十五年末,建虜入塞,南下肆虐之時,攻破了臨清城,山東總兵劉澤清聚集所有兵馬據守濟寧城。見濟寧城防堅固,城內兵馬眾多,建虜繞城而走,轉而擄掠濟南青州等地。
所以朱慈烺並不擔心闖賊大軍圍攻濟寧。
“見過殿下。”一別數月,趙敬之依然是那麼儒雅,只是臉上風霜更多。
他是四月中旬到南方的,但每年的新稻要在七月初才能成熟,現在這個時間,正是糧價的最高點,如果只從生意的角度出發,他是絕對不會在這個時間段到南方購糧的。可他知道太子殿下所圖遠大,非在商業的蠅頭小利上著眼,因此他毫無怨言,一到湖廣,立刻開始收購糧米,最終以一石一兩六錢的價格(萬曆年間,一石米只六到七錢的銀子),收購了六萬石糧食,並僱傭大船,分批次的已經運到了濟寧,首批兩萬石已經於前天全部到達,另有兩萬石已經到了魚臺縣,明後天就可以到濟寧。一石米一百多斤,按照一個人一天需要二斤糧的標準,這四萬石的糧米,可供京營兩萬將士三個月的軍糧。
糧米收購價並不高,但漕運的運費卻很驚人,幾乎達到了1比0.5,這還是運到濟寧,如果是京師,運比會達到一比一,算起來一石糧米從南方運到北方,運費最少也需要六錢銀子。
“殿下,這一批糧米是就近在湖廣地區收購的,又只能走漕運,算起來價錢有點高了,等到七月,廣東福建的早稻成熟了,走海運到天津,運費會低不少。臣估計,算上運費,一石稻米賣一兩三錢銀子就可以回本。”趙敬之道。
中國南方熱帶地區,如海南、廣東雷州半島、廣西南部、臺灣的稻米一年有三熟,湖廣,廣東、福建地區的稻米有兩熟,照趙敬之的商業規劃,今年“京惠商行”要將廣東福建的富餘稻米全部透過海運,運送到京師。
“商行的利潤要留出來,照我們約定的,留一成。”朱慈烺道。
趙敬之也沒有客氣,拱手稱是。
對趙敬之的工作,朱慈烺很滿意。相比於官員的無所事事,趙敬之這樣南北奔波、為大軍解決後勤的商人才是實幹家。
談話結束,朱慈烺將這次出京多帶出的十萬兩銀子全部交給了趙敬之,叮囑他多買糧,又問其次子趙桓的情況?見太子殿下居然還記得自己的次子,趙敬之感動不已。此番到他濟寧,趙桓則代他留在湖廣坐鎮,雖然年紀尚輕,趙桓卻已經可以替他打理生意了。
下午,朱慈烺召集眾將,舉行到達濟寧之後的第一次軍議。
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商議向歸德進軍的辦法。
在濟寧設立大本營,和丁啟睿左良玉的大軍南北夾擊,收復歸德府,是開封戰略的第一步。
穩妥起見,當然是由左良玉丁啟睿的十八萬大軍北上,擊敗陳州的袁時中,進抵歸德附近,太子再率京營出擊,南北夾擊歸德的農民軍,除非李自成派出強援,否則兩軍很輕鬆的就可以在商丘會師。
雖然流賊有五十萬,官軍只有二十萬,但不論武器裝備還是訓練程度,官軍都略佔上風,加之朱慈烺又有穿越者的優勢,知道李自成可能會在開封之戰使出的“陰招”,因此他並不打算在開封使用奇襲等一類的奇招,尤其是在初始階段,以免李自成改變計劃。
只要按部就班的打,不急不躁,齊心協力,擊敗李自成,取得開封之戰的勝利,並非難事。
因此在軍議之上,他否決了楊軒等幾個年輕氣盛的將領,想要奇襲歸德的計劃。
戰略目標清楚,不過具體執行仍需要小心,尤其是袁時中是一枚重要的“暗棋”,絕不能被李自成察覺。汝寧距離陳州三百里,騎兵三天可到,以小袁營的戰力,絕對不是左良玉等人的對手。因此,左良玉丁啟睿等人向小袁營的攻擊,必須掌握好尺度,即要打,也不能大打,以免傷了袁時中的主力,令他不能在開封之戰中發揮效果。
軍議結束,朱慈烺小聲叮囑田守信,並將親手所寫的命令,交給田守信,令他親自前往汝寧,將密令向丁啟睿左良玉等人宣讀。平常命令都是信使傳遞,但此次命令至關重要,朱慈烺怕其他人壓不住場,或者有什麼紕漏,因此必須田守信親自去走一趟。
田守信是東宮典璽,代表太子,丁啟睿左良玉等人必不敢小覷。
從濟寧到汝寧,將近八百里,騎馬快則六天,慢則七到八天,雖然途徑區域都在官府控制之下,但難保不會有流賊出沒,因此朱慈烺派佟定方率一百武襄左衛和一百名三千營的騎兵護衛,一來保護田守信的安全,二來壯大他的聲勢,免得他到了汝寧,無人可用,變成一個孤零零的信使,令人小瞧了東宮。
田守信和佟定方聽令,兩人帶兩百騎兵即刻出發。
離開之前,田守信將鞏永固請到一邊,小聲說話,請他在自己不在的這段時間裡照顧好太子。
鞏永固點頭答應。
黃昏,朱慈烺率眾將巡視城外的京營大營。
大明朝有規制,客軍一律不得入城,原本京營不算客軍,因為京營是皇帝的親兵,無論走到哪裡都是主人,但京營自覺遵守這個規矩。明末官軍素質參差不齊,搶劫百姓財物是常有的事情,不許官軍進城,以免騷擾百姓的本意是好的,但操蛋的是,平常不讓客軍進城也就算了,遇上了戰事,官軍和流賊建虜作戰,需要修整,或者要城牆後面喘口氣的時候,官府居然也不讓客軍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