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魚臺縣之戰(1)(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年趙率教馳援關內,不論三屯裡還是薊州,都將他四千疲憊不堪的騎兵拒之於外,以至於被建虜大軍圍攻,最後全軍覆沒。
照理說,有此慘痛的教訓,朝廷應該有所改過,但遺憾的是,不許客軍進城,仍然是一條不能撼動的鐵律。
戰時不許客軍進城,這個規制非改不可。
京營軍營是依官道而建,軍旗招展,帳篷錯落有致,那一面代天出征的大旗在空中飄揚。正是晚飯時間,將士們正在排隊領飯,一個個有說有笑,京營軍規,操練和行軍之時,是絕對不許亂說話的。只有每日的早中餐時間,士兵們可以不受限制的享受輕鬆。當太子經過時,所有人都是抱拳行禮,但不必下跪,這是朱慈烺定下的規矩,軍中去除一切繁文縟節,無論將官還是士卒,非有必要,輕易不施行跪禮。
朱慈烺欣慰的看到,士兵們精神旺盛,腳步輕盈又有力,說笑時的眼神和對白也都對即將到來的開封之戰充滿信心,雖然大部分人都是新兵,都還沒有上過戰場,但京營糧餉充足,士兵們每天都能吃上肉,體力充沛,三個月超嚴格的操練已經讓他們身具信心,對即將到來的大戰,非但沒有恐懼,一個個反而還躍躍欲試的想要建功京營軍規,只有“軍功田”才是永久歸個人的,想要改變自己和後代的命運,士兵們只有立功這一條路,不然等到退役了,“俸祿田”還給京營後,他們就一無所有了。
加上思想教導官每天晚上給他們洗腦,現在,他們每個人都將關外的建虜和中原的流賊視為仇愾。
“殿下,京營必有可為啊……”
身為兵部侍郎,吳甡對大明軍隊的糜**任何人都清楚,京營氣象讓他非常有信心。
對京營的戰力,朱慈烺還是有相當信心的,唯一不足就是缺乏上陣的經驗,而最大的優勢則是火器充足,一來一往,補了經驗缺乏的劣勢,所以不能著急,需慢慢調教,只要有兩到三場的勝利,京營就能成為一支真正的精銳。
“報!”
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了朱慈烺的思緒,抬頭看,一名斥候兵急急奔到他面前:“殿下,一百里外出現敵情!”
“哦?”朱慈烺和吳甡都是吃驚。
“有一股流賊騎兵正隱匿在金鄉縣馬廟鎮一代的山林中,人數超過五千人。不過他們都偃旗息鼓,看不出是哪個賊首領軍。”斥候氣喘吁吁地報。
朱慈烺臉色凝重:“拿地圖來!”
小太監唐亮拿來地圖,兩名錦衣衛展了開來,朱慈烺,吳甡還有京營諸將,都站在地圖前看。
濟寧、金鄉縣、單縣、歸德。這四個地方是一條直線上面的四個點,官軍要從濟寧收復歸德,非走金鄉縣和單縣不可,同樣,歸德的流賊如果想要騷擾濟寧的官軍,也非經過這兩縣不可。
據兩個時辰前的訊息,單縣並沒有發現敵情,但單縣之後的金鄉縣現在卻發現了流賊的蹤跡,也就是說,有一股河南的流賊繞過了單縣,悄悄抵達了金鄉縣的馬廟鎮。
馬廟鎮位在金鄉縣西面,距縣城不過二十里,距濟寧也只有一百一十里,流賊都是騎兵,如果趁夜行軍,拂曉之前就可以到達濟寧城外,如果他們趁著佛曉,忽然襲擊京營軍營,在猝不及防之下,京營被貫營而出,一戰而敗,並非不可能。京營雖然有兩萬人,對方只有五千騎兵,但步兵對騎兵,歷來就處於劣勢,忽然被襲擊,京營的火器又無法發揮威力,新兵們必然手忙腳亂。歷史上,少數騎兵夜襲敵軍大營,最後取得輝煌戰績的例子,數不勝數。
朱慈烺暗叫一聲僥倖,幸虧董朝甫發現了隱在山林中的流賊騎兵,不然今夜
懵懵懂懂的睡去,明日清晨忽然遇上敵襲,京營的新兵將士們能否頂住壓力,他還真不敢保證。
當然了,京營大營也不是那麼容易被突襲的,營地外挖掘有壕溝,十里之內有密集的崗哨,只要各個崗哨能認真職守,敵人大軍一出現,他們立刻就會發出預警。
“繼續探!”朱慈烺道。
“是。”
斥候兵上馬,急急而去。
進到中軍帳,朱慈烺召集眾將:“諸位以為,賊軍所為何來?”
“流賊繞過單縣,隱藏在馬廟鎮的山林中,其心叵測,怕是有襲我大營之意啊。”吳甡臉色凝重,他最擔心的就是李自成捨棄開封城,轉而來圍攻太子,那樣一來,國本就會處於危險之中。雖然隱藏在山林中的流賊騎兵只有五千人,但誰知道後面還有沒有流賊大軍呢?
張家玉發言道:“臣以為,流賊來的正好,我軍應該立刻構築工事,以逸待勞,設一個空城計,待流賊突入營中後,發揮火器優勢,可一舉擊破這股流賊!”
“如果後面還有流賊大軍呢?”吳襄問,作為遼東老將,他當年被建虜打怕了,行軍作戰最是謹慎。
“那我軍就退入濟寧城。流賊來的人少不足以圍困我軍,來的人多,開封之圍自解。濟寧城池堅固,後面又有運河,我軍火器充足,糧草無憂,周圍州縣又都在官府治下,援兵隨時可達。退一萬步講,就算闖賊的五十萬大軍都來了,我軍守不住濟寧,依然還可以透過水路撤退。所以屬下以為,濟寧是一個遠比開封對官軍更有利的戰場!”張家玉道。
————感謝“轉只彎”大大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