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設妙計引蛇出洞(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壽、陳飛燕逃出城後又與錢寧匯合,三人向西而行,前往永寧縣。路上,陳飛燕心情大好,拍著朱壽肩膀,讚道:“我這弟弟雖傻,計謀和膽識卻好,如今救得姐姐脫困,真不知如何感謝才好!”朱壽春風得意,神氣十足,嘻嘻笑道:“自古女子被英雄所救,少不得要以身相許……”陳飛燕已經習慣了朱壽的輕薄之言,罵了句:“卑鄙下流”,就要動手撕爛朱壽嘴巴,以懲戒胡言亂語。朱壽笑著逃竄,陳飛燕佯怒追逐,二人吵鬧,歡快不已。
錢寧將二人形態盡看眼裡,只覺肉麻無比,身上雞皮疙瘩掉了一地,不由搖頭暗道:“這陳飛燕長相不過如此,卻也好生大膽,竟要去撕爛聖上的嘴巴……”又冷笑一聲,自顧急走。
三人馬蹄輕快,不日便至永寧縣,與眾人相逢,喜不自勝。陳飛燕從朱壽口中已得知趙鸞玉產下一子,忙問哥哥:“侄子取名沒有?”陳飛龍答曰:“取名陳戎。”陳飛燕初次見到了自己侄子,少不得搶著要抱一抱,口中“戎兒戎兒”叫個不停。
寒暄過後,朱壽召集眾將議事,商討應敵之計。高鳳擔心聖上的安危,主張靜觀其變,等楊一清率大軍到時,再作打算。仇鋮點頭道:“高公公說的不錯,永寧縣屯兵三千,實不能與賊抗衡。”接著,楊英道:“我看未必,所謂擒賊先擒王,三千兵馬若能一舉殺入安化王府,生擒朱寘鐇,則賊兵自破。”袁霸、牛飛大呼妙計,願為先鋒。仇鋮搖頭而道:“朱寘鐇老謀深算,早防著此招,王府有重兵把守不說,十萬大軍隨時可以調回增援。”商議無果,各自散去。
眾人去後,朱壽將白清逸留下,問道:“方才我見白兄吞吞吐吐,像是有話要說,莫非有什麼破敵良策?”
白清逸欲言又止,又擺手否認:“沒有沒有”,邊說邊要離開。
高鳳大怒,指著白清逸喊道:“站住,你這秀才好大的膽,大將軍正問你話呢,還不如實回答!”
白清逸只好又轉身回來,答道:“確有一計,只是過於兇險。”
朱壽大喜:“快快道來聽聽。”
白清逸反問朱壽:“朝廷援兵到時,十萬叛兵必將土崩瓦解,卻不知大將軍為何急於破敵?”
朱壽道:“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間,當建功立業,保國衛民!說來慚愧,我這個威武大將軍還未曾有過寸功,欲趁此戰而揚名立萬……若白兄有良策,破敵之後記你頭功……”
白清逸囁嚅道:“此計……實乃兇險,關乎天下蒼生……”
高鳳又怒:“你這秀才賣什麼關子?有何計策,快說出來給大將軍聽聽。”
白清逸謹慎地道:“擒賊先擒王實乃良策,我軍雖不宜主動出擊,卻可以引誘安化王來永寧縣,將之生擒。”
朱壽忙問:“如何引誘?”
白清逸小心翼翼地道:“近日,小生偷聽到,有將士私下議論大將軍身份之事……呃……小生想問,是否真如他們所說?”此話問得隱晦,高鳳卻急忙否認:“當然不是!是何人喜歡亂嚼舌根?讓我知道,定要掌他的嘴巴。”高鳳愈是極力否認,白清逸已猜準了七八分,故意說道:“既然如此,那隻好另想他策。”
朱壽立功心切,竟“不打自招”,當下承認自己乃當今聖上,對白清逸道:“白兄計策,莫非是用我作餌,引誘朱寘鐇自投羅網麼?”白清逸先是叩拜聖上,稱呼萬歲,說道:“正是如此,永寧縣佈滿安化王密探,大將軍身份早晚瞞不住,何不將計就計?”隨又講了自己計策,如此、這般,又道:“安化王為了辨認皇上身份真假,必然親自前來,到時候只需在永寧縣佈下天羅地網,則安化王可擒也。”
聽了計策,高鳳卻將白清逸大罵起來:“秀才膽大妄為,大逆不道,且不說你的計策能否引誘來安化王,你讓聖上無端冒此大險,聖上若有何閃失,你擔當的起嗎?”轉又勸阻聖上,不要聽信秀才的滿口胡言。
朱壽哪裡肯聽,說道:“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將軍什麼大風大浪不曾見過,高鳳不必再言,依計行事。”
高鳳苦勸不住,便又將白清逸罵了一遍。
永寧縣謠言四起,眾將士都在議論威武大將軍就是當今聖上;也有神機營將士出言反駁,說自己見過當今皇上,皇上眉如劍,眼如杏,身高八尺,比威武大將軍高出半個頭顱。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眾將士議論來,議論去,誰也猜不準大將軍究竟是不是當今皇上。
時機成熟,朱壽召來心腹,親自說了計策。眾人近來也聽說了城裡的風言風語,猜不準大將軍究竟是不是當今聖上,遂又出言詢問。朱壽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笑著拿話搪塞。袁霸、牛飛口直心快,說道:“若朱兄弟真是皇帝,須封賞俺做個將軍。”朱壽笑著答應:“你二人只管上陣殺敵,大勝之日論功行賞。”
陳飛龍不疑有假,感激地道:“家父冤案得以重審,原來是朱兄弟……聖上有意而為。”說完,拜謝隆恩。陳飛燕心裡卻是五味雜陳,想著,朱壽小子若是當今皇帝,他又鍾情自己,以後本姑娘豈不是皇后娘娘?而自己打過皇帝耳光,犯的可是殺頭之罪。
計策已定,朱壽調兵遣將,命陳飛龍、邱重文、李邦武各領五百精兵,駐守黃河西岸;命楊英、牛飛、袁霸各領五百精兵,分佈在永寧縣各處要口;命林暉領一百弓箭手埋伏於城外黃泥坡;命防禦尉丁祥領五十人,混入十萬叛兵之中,如此如此;又命仇鋮趕往安化王府,如此如此……眾將得令,各自準備。
且說仇鋮歸降叛兵,乃權宜之計,城中已安插密探,監視著仇鋮的一舉一動。探子聽了城裡的謠言,也拿不準朱壽是不是當今聖上,只將聽到的訊息原原本本稟報安化王。安化王老奸巨猾,豈肯輕信,擔心是敵方詭計,不予理會。探子去後不久,仇鋮又至,也是向安化王稟報了朱壽身份之事,說道:“末將打聽得知,那威武大將軍便是當今聖上,此時正在永寧縣城內……不過,那人長相平平,行為放蕩,依末將看,並不像是當今聖上,此事事關重大,請王爺定奪。”並拿出朱壽的畫像,讓王爺辨認。
朱寘鐇本還疑慮訊息真假,聽了仇鋮稟報,信了一半,又看了朱壽畫像,眉頭一喜,轉又冷靜問道:“他身邊帶了多少侍衛?”
仇鋮答曰:“不足兩百人!”
朱寘鐇又問:“你有多少兵馬?”
永寧縣一半兵馬已調出城外駐守,仇鋮遂答曰:“永寧縣目前駐兵一千有餘,全乃末將親兵,只需王爺下令,末將即刻將人生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