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當今聖上的性子,私出皇宮,自封威武大將軍不無可能,若當真來到永寧縣,只需挾天子以令諸侯,倒也省事。朱寘鐇又想,何錦攻打永寧縣時,仇鋮貪生怕死,不戰而降,如此膿包豈能成事,倘若擒不住朱壽,反被他逃走,那可不妙,此話不可明說,遂道:“本王先辨認此人真假如何,仇將軍先不要打草驚蛇。”

仇鋮道:“當今聖上只有王爺見過,末將去將那人請來王府,讓王爺一認便知真假。”

朱寘鐇心裡又暗罵一句膿包,說道:“若此人真是小皇帝,又怎敢到王府相見?”

仇鋮點了點頭,覺得有理,說道:“王爺聖明,末將險誤大事,看來,只有王爺親自出馬……”

朱寘鐇欲帶兵出府,轉而又想,一步走錯滿盤皆輸,敵軍詭計多端,此事不可全信。幾句談話,朱寘鐇心中已生許多計策,面上卻毫無波瀾,對仇鋮道:“仇將軍且回去,不得讓人離開永寧縣,本王自有道理。”

仇鋮猜不透安化王心事,只能領命回城。

入朝見過皇帝樣貌的,除了安化王自己,還有何錦、周昂二將,朱寘鐇不敢自己涉險,更不甘心置之不理,遂修書一封,遣人送往何錦處,讓其探明真假。何錦、周昂看了書信,大驚,又疑有詐,喚來孫景文、丁廣,四人商議一番。

朱壽等了兩日,始終不見安化王有何動靜,卻聽探子回報,何錦、周昂率兵渡河而來,又有軍事孫景文跟隨,不日便到永寧縣。引不來安化王自投羅網,太監高鳳大急,又將白清逸一頓奚落:“該死的秀才,讀了幾本書便自覺兵法如神,如今倒好,引不來賊王,引來了賊將,聖上面臨大敵,如何是好?”轉又對朱壽道:“皇上,依奴才看,讓他們去抵擋賊兵,咱們還是先逃吧!”

白清逸苦笑一陣,暗恨自己計劃落空,說道:“十萬大軍渡河不便,何錦、周昂此次前來,必然帶兵不足,為今之計,只能硬拼,殺了二將再說。”

何錦、周昂果然只領了五千兵馬渡河,此時已到永寧縣城外。仇鋮出城相迎,道:“末將已佈下天羅地網……裡應外合,定能將那人生擒。”正欲入城,卻見城裡人煙稀少,百姓彷彿都藏了起來,孫景文生性多疑,對何錦道:“元帥且慢,待我與周將軍前去查探真假。”

何錦駐兵城外,孫景文和周昂領了一百精兵,隨仇鋮入了城來見朱壽。皇帝登基之時,周昂曾入朝見過聖上一面,此時看到朱壽,仔細辨了片刻,大驚,連忙叩拜於地,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孫景文為龍顏所懾,也跟著跪下:“草民叩見皇上!”

朱壽並沒有讓二人平身,任由跪著,忽而龍顏大怒:“你二人教唆安化王謀反,可知所犯何罪?”

孫景文自知所犯誅九族之大罪,跪了一陣,竟自起身,笑道:“聖上在位時間僅僅五年,朝野上下已是聲名狼藉,而安化王仁義賢德,民心所向,我孫景文雖出身低賤,也懂得擇良木而棲,草民奉勸聖上一句,識時務者為俊傑。”說完,看了一眼周昂。

周昂會意,也站起身來,緩緩抽出了身上佩劍,與仇鋮道聲:“仇將軍,動手!”

朱壽鎮定自若,文絲未動地怒視二人。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仇鋮寶劍出鞘,一劍卻刺穿周昂,罵道:“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周昂怒瞪仇鋮,心有不甘地緩緩斷氣。孫景文字乃一介書生,早已嚇得渾身發抖,連求饒命,心裡卻想著元帥快些殺入城內,若是勝了,或有活命的機會。仇鋮又起一劍,將孫景文一併砍了。可憐二人雄心壯志,終究不過黃粱美夢一場。一百精兵群龍無首,見勢不妙,或走或降。

訊息傳出城外,何錦又驚又喜,驚得是周昂、孫景文身亡,城中必有埋伏;喜得是皇帝是真,只要能生擒聖上,天下唾手可得。何錦不敢輕易入城,下令後隊為前隊立刻撤兵,又派人前往靈州,通知右將軍丁廣來援。

仇鋮、楊英、袁霸、牛飛四路兵馬,出城追殺。五千叛兵不知追兵多少,拼命狂奔,正是快者生,慢著死,叛兵只恨爹媽給自己少生了兩條腿。何錦一口氣逃出五十餘里,才擺脫追兵,清點人數,傷亡了一半。又行一陣,已夜幕降臨,至黃泥坡,何錦喊道:“眾將聽令,只需過了今日,右將軍丁廣必率大軍渡過黃河,則大局定矣!”

黃泥坡早有林暉設伏,突然喊道:“何錦小兒,怕你過不了今日,看箭!”說完射出一箭,可惜被何錦躲過,卻也嚇得何錦丟盔卸甲,策馬又逃。一百弓箭手突施冷箭,“嗖嗖嗖”也不知射中多少,可憐叛兵夜不能視,只能在亂箭中逃竄,頓時軍心大亂。

逃出黃泥坡,所剩兵馬不足一千,何錦不敢歇息,連夜奔逃,終於逃到黃河岸邊,此時,眾將疲憊不堪,天已微明。望黃河之水滔滔,何錦喜極而泣,忍不住仰頭長嘯,叩謝上蒼。

突然,陳飛龍、邱重文、李邦武帶兵殺出,喊道:“莫要高興的太早,在此等你很久了!” 三路兵馬將人團團圍住。

叛兵大驚,恨不得長出翅膀,飛過黃河。何錦大怒,為穩定軍心,喊道:“我等已無退路,唯有殊死一博。”何錦身先士卒,殺入陣中,驍勇無比。眾叛兵為求活命,勇力倍增,兩軍打了個旗鼓相當。

陳飛龍掃清餘障,殺向何錦,喊道:“反賊休狂,與我較量一番!”說完,一戟刺出。何錦道聲:“來得好”,揮劍抵擋。二人戰到一處,難捨難分,一人如蛟龍出海,一人如猛虎下山,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邱重文、李邦武拍馬而來,來助飛龍。何錦以一敵三,戰了片刻,逐漸不支,指著三人怒道:“以多欺少,算不得好漢!”李邦武道:“沙場殺敵,談什麼江湖規矩,反賊看刀!”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陳飛龍方天畫戟探出,擋住了李邦武的柳葉刀,道:“二位兄弟且先退下,陳某一人足矣!”何錦以言語相激成功,對陳飛龍不由心生敬佩,讚道:“好一條漢子,再與我大戰三百回合!”

過不多時,朱壽率兵殺到:“亂臣賊子,還不束手就擒!”袁霸、牛飛勇敢當先,在敵陣橫衝直撞,只見鋼鞭力道強勁,如開天闢地,敲的叛兵頭開腦裂;鐵棍勢大力沉,如泰山壓頂,打的叛兵五臟俱碎;二人一陣翻江倒海,大殺四方,直呼“過癮過癮!”

叛兵寡不敵眾,接連倒下,何錦不敢戀戰,一劍逼退陳飛龍,喊道:“眾將聽令,隨我殺出重圍。”危難之際,何錦如天人下凡,手中長劍似龍蛇飛舞,飄忽不定,其劍風凌厲,氣衝九霄。何錦憑一己之力殺出血路,麾下叛兵緊隨其後,僅有二三十人衝出重圍。

“反賊休走,將頭顱留下!”袁霸大喊欲追,卻見何錦等人,已經去遠,只好作罷。李邦武、邱重文扼腕嘆息,對陳飛龍道:“陳兄不該攔著我們,自己卻與何錦單打獨鬥,如今放虎歸山,實乃大患。”

河東十萬叛兵隨時可能攻來,西岸守兵不足,無暇分兵追趕何錦,任其逃走。陳飛龍為逞一時之勇,壞了大事,自責不已,說道:“何錦逃走,皆因陳某逞匹夫之勇……陳某這便去將何錦擒來……”說完,不顧眾人勸阻,單槍匹馬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