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不多時,敵方先鋒軍果然兵臨城下,張欽朝城內破口罵道:“江松小兒,膽小鼠輩,有種出城決一死戰。”江松充耳不聞,閉門不出。見江松泰然自若,張欽更怒,再無多言,下令攻城,數千兵馬湧去,有踏平靈州之勢。叛兵來到城下,架起雲梯,突然,“滋滋滋……”,那十八鍋煮沸的黃油一齊潑下,燙的叛兵血肉模糊,放肆吼叫。城牆下早已堆放了乾草,乾草被黃油澆過,遇火即燃,瞬間將城下燒成一片火海。望著一片火光,滿地都是慘死的將士,傷亡過半,張欽無計可施,遂領了殘兵,退守五里。

常勝而驕,驕兵必敗,安化王起兵之初,勢如破竹,張欽受命先鋒之將,更加驕狂於人,如今連番吃盡苦頭,悔不該輕敵。夜裡,帳下有一人向張欽獻計:“吾觀天象,今夜子時必將烏雲密佈,到時候伸手不見五指,將軍可派精兵突襲,必然得手。”張欽大喜,依計行事。

亥時剛過,四周寂靜無聲,張欽親率精兵悄悄摸到城下,先突施冷箭,射殺了守夜的將士,又架起雲梯,攀登而上。城裡的將士夢中驚醒,來不及披甲,飛速來御,廝殺一陣,才控制住局勢。張欽暗道可惜,若是再多片刻工夫,便可開啟城門,大軍盡數而入,又想:“守軍在明,我軍在暗,此乃天賜良機”,遂下令將士繼續攻城。

黑暗之中,守軍一陣亂箭,卻因看不清叛兵身影,也不知射中沒有。城牆之下,雲梯眾多,猜不準叛兵要從哪處殺入,有守城將士探頭往下檢視,冷不防冷箭飛來,當真防不勝防。

江松下令:“滅掉城上火把。”將士滅了火把,瞬時漆黑一片,雙方均看不見,只能摸黑攻守。遂又下令:“布漁網陣。”將士得令,取來幾十張漁網,往城下撒去,只聽城下“哎呀哎呀”慘叫連連,甚至還傳來難聽的罵娘聲。江松聽著城下罵聲愈是難聽,心裡愈是高興,原來這漁網上佈滿了魚鉤,不掙扎還好,越是掙扎,魚鉤入肉越深,這一網下去,能罩住好幾個人,即使一人掙扎,網中之人全部遭殃。

張欽突襲不成,無奈下令退兵。此時天已微明,將士個個垂頭喪氣,狼狽不堪,再清點兵馬,僅剩一千餘人。張欽恨得咬牙切齒,罵道:“此仇不報,誓不為人……先退守寧夏,再調兵馬前來報仇雪恨,勢必將江松老兒生吞活剝。”

卻說江松膝下有兩位公子,大公子江林,年方十八,長得英俊瀟灑,相貌堂堂。張欽退兵之後,江林向父親說道:“敵軍連敗,士氣必然受挫,孩兒願率兵馬,一鼓作氣將其殲滅。”

江松輕哼一聲,臉帶不屑,說道:“敵軍雖敗,兵力猶勝於我,吾兒不可意氣出戰。”

江林斬釘截鐵地道:“機不可失,孩兒願率三百兵馬,必生擒張欽。”

江松指責罵道:“小兒口出狂言,張欽乃當朝名將,豈是你說擒便能擒住?吾兒不可逞強,以免枉送性命。”

雖被責罵,江林仍不死心,向父親叩首請兵,說道:“安化王起兵十萬,不日便渡過黃河,孩兒早已將生死置於度外,倒不如現在除了敵軍先鋒,殺他個痛快,請父親成全。”

江松自知靈州兵馬不足,即使僥倖擊退張欽,也擋不住十萬大軍,卻見江林視死如歸之心,讓人欣慰,便依了江林所請,說道:“為父食朝廷俸祿,上陣殺敵乃理所當然之事,吾兒身無官職,不食朝廷一粥一米,卻生報國之心,不辱我江家矣!為父準你三百兵馬出城,是生是死,看你造化。”

江林道:“保家衛國,何懼生死!”說完,遂領了三百兵馬出城而去。江林將三百兵馬分為兩隊,吩咐其中一隊兵馬如此如此,自己親率剩下一隊乘勝追擊。天已大亮,江林率兵追了二十餘里,終於趕上敵軍。敵軍如驚弓之鳥,又不知來了多少追兵,嚇得丟盔卸甲,奮足逃命。

張欽領著殘兵,又逃數里,終於甩掉江林的追兵,此時,麾下有一人喊道:“將軍不好,前方便是南凹溝。”眾將看去,地上血跡未乾,分明是上次被江松伏擊留下的,思及當時慘狀,仍心有餘悸,嚇得躊躇不敢前行。張欽笑道:“南凹溝雖是設伏的絕佳之地,卻沒有連續設伏兩次之理,況且追兵在後,難道能在瞬間飛到前方不成!”聽了此話,叛兵安下心來,大膽而過。

“反賊,拿命來罷!”只聽南凹溝的兩坡之上,伏兵突現,正是江林的另一隊兵馬,雄赳赳拍馬殺到。

張欽大驚,高呼:“眾將勿要慌張,列陣對敵。”麾下將士驚亂之下,哪還聽得張欽命令,抱首鼠竄只求逃命要緊。隨後,江林帶領另一隊兵馬從後方殺到,兩隊合為一處,切菜砍瓜般一陣斬殺,殺得叛兵哀嚎遍野,血流成河。

張欽左衝右突,終於來到黃河岸邊,再看身後跟隨的將士,僅存十餘人矣,想當日起兵之初,所向披靡,渡黃河才兩日,連敗了五陣,五千先鋒兵馬幾乎全軍覆沒,實乃平生之恥,不禁暗暗落淚。身旁將士見張欽愣住不動,催促登船:“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追兵將至,張將軍快上船來。”

忽然,張欽反而大笑起來,吟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遂拔劍自刎。

十餘名叛兵渡過黃河,逃回老巢,將五千先鋒全軍覆沒,張欽自刎之事一一稟報。何錦聞後大驚,怒道:“豈有此理,靈州兵馬不過千餘,江松竟殺我五千先鋒,張欽死不足惜,可憐我五千好男兒,此仇定要江松全家性命償還!”

工匠日夜趕工,終於將船隻打造完畢,何錦刻不容緩,親率十萬大軍渡過黃河,欲踏平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