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太子謝晗是梁皇后在東宮時所出,皇帝即位後就受封了太子,一直地位穩固。不想在正興十一年,謝晗得了急病不治身亡,而餘下的皇子們皆是由妃嬪所出,皇帝心中搖擺不定,就一拖再拖,直到這正興十八年,皇后誕下的八皇子已過了三歲的壽誕,東宮之位仍然是空懸。

自先太子薨了之後,皇帝對冊立太子一直諱莫如深,群臣暗地裡揣摩皇帝心意,在一些有心人的有意或無意的推動下,不住地在奏章中提及皇儲問題,皇帝則是一直以嫡子年齡尚幼為藉口推託過去。此時突然傳出立太子的風聲,群臣心中均是錯愕不已。

謝曜將要成為太子的訊息,帶給林紫蘇的只是心裡的一絲漣漪,帶給朝堂的卻是如同火山噴發般震動,四處目光聚焦在紫禁城中,打探著訊息的來歷。

正興十八年的三月二十九,督察院左僉都御史韓嗣昌率先在朝會上陳奏。

“......禮貴別嫌,事當慎始,陛下不可不察。東宮之位空懸七年,二皇子不過佔著年齡的優勢,地位卻如太子一般,皇后所生育的嫡子八皇子反居於他之下。如此一來,於倫理不順,於人心不安,傳之天下則不正,臣斗膽請立八皇子為東宮太子,以定天下之本,以安臣民之念。”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韓嗣昌這番奏議立時引來十多個大臣的附和,皇帝心中泛起冷笑,沉聲問道:“依韓御史所言,立八皇子為太子就能平息物議了?”

“觀歷史往來,嫡庶不分乃取亂之道,如今街頭巷尾議論紛紛,八皇子乃陛下嫡子,天資聰穎,仁孝純良,堪為一國之儲君。請陛下為江山社稷著想,為千秋萬代考慮,冊立八皇子殿下為東宮!”

“韓嗣昌此言,眾卿以為如何?”

皇帝這句話透出森冷的寒意,方才還口口聲聲高喊“附議”的大臣們均是不敢再做聲,皇帝“嘿”了一聲,問道:“韓嗣昌,你說街頭巷尾議論紛紛,不知是從何處聽來的?”

韓嗣昌聽皇帝言語不善,慌忙跪地回道:“陛下仁厚愛民,臣素來景仰,因此平日裡無事,便會上街走動,以察民風民情。近日聽聞街上傳言,說二皇子不過一普通皇子,用度役使均超過太子的規制,長此以往......”

皇帝打斷了韓嗣昌的話,怒喝道:“夠了!沒想到你一個御史,還要整日裡上街體察民情,好啊,既然你有此愛好,那朕就全你愛民之心,從今日起,你這個僉都御史不要做了,好好替朕體察民情罷!”

韓嗣昌本以為自己的這番諫諍之言,就算皇帝心中不快,最多也就是申斥自己幾句,沒想到竟惹來皇帝的雷霆震怒,不過方才有那麼多的同僚附和,心下倒是少了些顧慮。他將身子伏低,高聲道:“陛下,微臣一片赤誠,都是為了我大衍的江山社稷啊!”

韓嗣昌奏議時內閣諸臣皆是低頭俯身,無一人開口,聽皇帝竟是要將韓嗣昌革職,實在是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

內閣首輔劉慶元按捺不住,欲出列求情,皇帝的咆哮聲又響了起來:“江山社稷?你們口口聲聲江山社稷,難道朕心中就沒有江山社稷?韓嗣昌,你太放肆了!”說完冷哼了一聲,站起身拂袖離座而去。

皇帝這次沒有在集義殿逗留,一反常態地直接回了乾清宮,他在東暖閣裡剛坐下,就聽內侍稟報說內閣諸臣侯在宮門外求見。

皇帝當著群臣發了一通火之後,心情甚佳,取了內侍奉上的茶水喝上一口,同身旁的黃勝笑道:“立太子的風聲剛剛放出去,沒想到這麼快就有動靜了,這幫人啊,動不動就想拿大帽子來壓朕。朕今日這一怒,不知道有沒有嚇到這幫老狐狸。”

黃勝應道:“這幾位大人都不是尋常的人物,怕是嚇不到他們,不過皇上已然敲打過了,想來,他們會識相一些。”

皇帝將手中的茶盅放到了身旁的小几上,輕嘆道:“是啊,都知道朕不會拿他們怎麼樣,才敢如此放肆。哼,朕奈何不了他們,還奈何不了一個韓嗣昌麼?”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皇上看他們不順眼,便是打殺了又有何妨?皇上不是奈何不了他們,只是不想朝局動盪而已。”

“你這個老傢伙,就會揀好的說!”皇帝笑罵一聲,說道:“這幫人平日裡結黨營私也罷,胡亂攀咬也罷,朕忍忍也就算了。這次想幹涉朕的家事,朕可不能被他們牽著鼻子走。”

黃勝低眉笑道:“他們這些做臣子的,心中也是有皇上的,平日只是貪一些名利而已,就算給他們天大的膽子,也斷不敢在皇上面前放肆。”

皇帝對黃勝的話不置可否,問道:“顧時如今在哪裡?他怎麼說?”

“顧時還在進京的路上,聽去的人傳回來的信說,那邊還沒開始審問,他已然將潞原的情形詳細交代了。潞陽府那邊的糧食都在大戶手中囤著,官府手裡卻沒有一粒糧食,顧時原本只是想借齕州衛的兵力拿捏幾個大戶,不曾想大戶鼓動饑民們鬧事,與衛所的軍隊起了衝突,以至於一發不可收拾。”

前些天內閣的爭辯還歷歷在目,皇帝大致明白了顧時在潞原的處境。潞原巡撫顧時是由他一路加恩提拔,從一個清水翰林做到了一方封疆,出了這等事,革職拿問自是無可避免。

想起這些年自己看重的人,一個個被以各種方式打壓,皇帝心中有些氣惱,站起來不住在屋內走動,忍不住斥道:“無能!當年文華殿講經說的頭頭是道,外放到河東干的也還不錯,朕原以為他是個可造之材,沒想到如此不堪大用,就這麼輕易的被人拿了把柄”

皇帝思索了一會兒,吩咐道:“把劍南布政使徐凌派過去,升其為右副都御史,巡撫潞原加總督一省軍務,朕倒要看看,這幫人還能反了天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