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繁瑣規矩(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同於一個虛假的世界,嶽安深知自己來到的是一個真實世界;
這個世界雖然有武俠的進階版,卻始終是離不開古時生活的,因古時沒有現代科技,只有靠著大量的人力與死辦法。
這便是死辦法,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很多登記不到的人鬧事,又不知去那尋得人的情況,登記了身份令,有了名字,也有了獨一無二的令牌。
若是犯事,想要跑出去,必先透過城門,那麼就必須登記令牌號與地址姓名,及一些基本資訊,登記也不是白登記的,還需付五錢的白紙錢,然後姓名染上紅跡再印在白紙上。
凡事的鬧事者,官府則會通告姓名與編號,這姓名則是令牌上的姓名,姓名同等者便暫時扣押,等守衛將士查明才放出去,編號同等者直接送往官府。
若是不知姓名與編號者,只能透過最近出入的記錄,來用人力查尋了。
因此,難民無法進城,只能在城外,一天會有一次施粥,這粥並非是白粥,是各種可食菜葉餘料,都是集市賣了幾天,未賣出去的,菜又蔫了的爛了的,就放進一起煮,再加上米糠煮制而成。
雖是大亂鍋燉,卻勝在沒有吃的強。
馬車從難民中走過,走在官路上,也就是宋國開闢的道路,難民並不會停留在官路上,而是在官路兩邊,因他們知道,若是有人快馬加鞭,自己擋住路,那麼難逃一死。
而對坐馬車的人,他們也不會上前打擾,因怕惹惱那些達官貴人,這可不是普通人,還有大宋法可制裁一下;
這些達官貴人生氣殺掉他們這些難民,只有更高的官人為他們出頭,不然就會出現,從未發生過此事,
面對普通人,準確的說,是他們只會等在原地,祈求城裡人讓他們進去,因即使乞討老百姓,老百姓哪裡有東西施捨?
走了兩里路,才慢慢的不見了難民,嶽安初步估計,得有十多萬難民了,這還只是襄陽城附近的,其他城池更是如此。
可是在城池裡生活的人又有多少呢?
多是城池外裡的一個個村莊,除非有出資伐林建村莊,又開闢耕田,不然難民問題一直是解決不了的,這也需半年時間才能收穫一次糧食。
這也是岳飛一直想要收復失地的原因,這樣才能讓難民回流,從而從源頭問題解決難民流浪的問題。
馬車上的時間很是無聊,加上顛簸不斷,即使有著棉墊做減震,卻也無法徹底減震;
若是橡膠輪胎還好上一些,可這木車輪,讓嶽安坐的真是腦殼痛,要是有橡膠輪胎就好了。
想著,嶽安不由的又惆悵了幾分,即使有,自己也不可能拿鐵來造車,一旦被人熔了去製造兵器盔甲,就是大問題了。
要知道,古代有了兵器就相當於現代人有了槍,這還與現代不同,沒文化還是很容易被煽動的,而他們一旦被煽動,就是另一次的黃巾起義了。
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沒有人才拿什麼打天下?
老朱雖然起歩身份最低,可前期靠了岳父,也非真正的農民起義,好歹人馬都是精壯青年,並非像黃巾那般,還有一群老弱病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