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整編幽州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封鮮于輔為左驍衛大將軍,這意味著鮮于輔要進長安述職,將幽州的軍權轉交給關西將領。
但這也並不是要徹底剝奪鮮于輔的軍權。
十萬幽州軍對張瑞的忠誠度大概只存在於一張嘴上。
他們一張嘴,說出的詞是忠義,那就勉強看看張瑞的政令。
但若他們張嘴說的是反叛,那麼十萬大軍操起刀槍就能跟關西大軍血戰不休。
這近十萬人如今都是惴惴不安的狀態,對將來迷惘不已。唯一能安撫住他們,讓他們忠於朝廷的人就是鮮于輔。
所以鮮于輔必須還是這支軍隊名義上的統帥。
這種事在其他州郡可能比較困難,但在關西卻十分便利,有完整的典制章程。
十二衛南衙禁軍,都會遙領數量不等的折衝府。
比如左武衛多統領關中府兵,右驍衛多統領幷州府兵,右武衛多是徐州府兵。
而這支新建的左驍衛則對應著遙領幽州府兵。
這對幽州十萬大軍而言,是一件足以安心的事情。
統領他們的將軍依舊是鮮于輔,只是十萬幽州兵將要精選士卒,沙汰老弱,組成府兵。
鮮于輔部下這些人並不是職業軍人,打了這麼多年的仗,必然也有許多人想要解甲歸田,安享太平。
當幽州軍安穩的接受了朝廷統治,想繼續打仗的編入府兵,想解甲歸田的藉機回家,那朝廷便算安穩住了這十萬大軍。
府兵被編入折衝府,大量折衝都尉會嚴格管控著每個軍府千百人。
那調兵權也就順利過渡到了兵部手中,跟鮮于輔就沒什麼關係了。
這些折衝都尉可不會聽鮮于輔的命令,沒有兵部調令,哪怕左驍衛大將軍也調不動府兵一兵一卒。
這便是先進位制度的優勢,能夠極大避免將領擁兵自重,防止權臣掌控軍權。
王凌詳細將左驍衛禁軍的構成,以及府兵的運作模式同田豫講清。
田豫立即向張瑞拱手拜謝,這已經極大超過了自己來前與鮮于輔所料想的結果。
自始至終,田豫與鮮于輔便沒有想過要投靠袁紹。
天下十三州,關西在幷州、涼州、司隸、益州、兗州、豫州、徐州、交州都佔有絕對優勢。
哪怕在冀州、荊州這種袁氏根深蒂固的地方,關西也佔有大量郡縣。
可以說天下之泰半都已歸於關西。
此時關西政治清名,農業發達,經濟繁盛,稅賦滿倉,更兼大軍軍紀嚴明,剽悍善戰,謀士如雲,猛將如雨。軍隊戰力無與倫比,就連軍隊規模都遠超關東諸侯。
田豫絕不信只有冀州一隅之地的袁紹能夠打贏關西,坐擁天下。
能夠以對手三分之一的軍隊,十分之一的財政實力,百分之一的補給,打出戰必勝,守必固,來去自如,彷彿在自家花園閒庭漫步的軍事家不是沒有。
可惜這人在關西效力,名叫諸葛亮,而不叫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