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整編幽州軍(第2/2頁)
章節報錯
況且以武廟十哲的水平,也難改大勢。以寡敵眾,以弱擊強,攻守異體,必使功業陵遲。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若袁紹敢只帶三五萬大軍主動進攻關西,遠征上千裡殺入關中平原,數十萬府兵能將袁紹全軍都砍碎在關西境內,一個也逃脫不了。
不存在畏敵如虎一說,擁有絕對騎兵優勢的關西鐵騎能輕輕鬆鬆派出數萬騎兵掐斷袁紹綿延上千裡的糧道。
而若袁紹做不到這些,無法破壞關西雄厚的戰爭底蘊。
那麼冀州就必然處於戰略劣勢。
當年楚漢相爭,已經完美演繹過這種形勢的結局了。
高祖皇帝哪怕屢戰屢敗,但來自關中的增援源源不斷,大軍源源不絕,糧餉充沛無憂,可以一次又一次的發起攻勢。
所謂久守必失,強如楚霸王項羽,一生戰無不勝,也未曾攻入漢軍腹地關中,所以只能消極對抗漢軍一次一次的進攻,最終四面受敵,被圍在垓下,自刎烏江。
困守冀州的袁紹,又能比霸王項羽多堅持幾年?
多堅持幾年?田豫心如明鏡,開什麼玩笑?
當年是楚軍戰力強,漢軍與諸侯聯軍人數多,項羽一直戰無不勝,所以才堅持了五年。
但如今形勢是關西既戰力強悍,又人多勢眾。關東諸侯不但戰力遠遠不及,連軍隊規模都比不過關西。
不被速滅都是天幸,還敢想比西楚霸王堅持更久?做什麼黃粱美夢。
丞相張瑞在升任丞相之前可一直擔任的是領兵大將,一生戰績完美演繹了什麼叫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在升任丞相之前,還親自領兵十五萬,蕩清十幾萬殘暴西涼軍。
而這支只支撐了一年零兩個月的西涼軍,卻在當年的討董之戰中,打得以袁紹為盟主的關東諸侯大敗而歸,死傷慘重。
最終田豫說道:“某代鮮于公拜謝丞相厚賞。吾等必尊崇丞相號令,盡忠王事。”
張瑞笑著點頭,說的:“汝能導人向善,忠於朝廷,亦為大功一件。遷任北庭中郎將,封都亭侯,食邑兩百戶,賞黃金五百斤,雲錦千匹,侍女三人,駿馬十匹。”
田豫的封賞跟鮮于輔如出一格。有這種先例,其他諸侯身邊的謀士,會積極遊說主公歸順朝廷。
便比如曹操徵荊州時,劉琮身邊那群大臣紛紛勸劉琮投降。赤壁之戰前夕,孫權身邊大量文武力勸孫權投降。
關西富庶非常,張瑞不介意為這些功利之人添一把柴,讓他們胸中火焰燒的更旺,更賣力的去遊說主公歸附關西。
田豫猜到自己這份任命背後的深意,因而沒有拒絕,拱手拜謝道:“臣謝丞相厚賞,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張瑞點頭,說的:“北庭中郎將隸屬北庭鎮撫使。若無意外,便由北庭鎮撫使入駐幽州,接管幽州六郡。”
“臣必盡力使交接平順,幽州安穩。”
這無疑是一個立功的好機會,田豫在這期間牽線搭橋,溝通雙方,使幽州十萬大軍安穩整頓。
必然會獲得大量功勳,從而獲得升遷。
這也是張瑞有意對田豫的栽培,對於田豫張瑞不但抱有好感,還有極大的厚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