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一場大雪覆蓋了長安城,天地間一片銀裝素裹。

張瑞裹著貂絨皮衣心情愜意的雙手抄在袖中,站在屋簷下遠眺長安繁華。

見荀彧走來,張瑞笑著說道:“瑞雪兆豐年,十有八九明年秋天會有一場大豐收啊。”

“陛下所言極是。”荀彧平靜的回道。

張瑞轉頭望向荀彧,問道:“卿這反應,有事?”

“臣……不敢打擾陛下雅緻。”

“說吧。”張瑞擺了擺手,說道:“是有災情?”

“陛下明鑑。直隸、涼州彙報,大雪壓垮民宅三千餘間,死亡六百餘人,凍傷兩千餘。”

“傳朕詔令,為受災之家免田稅三年。官府上門撫卹,每戶賜錢三千,布十匹,糧百石。有喪事,則再給安葬費兩千。”

“再令少府以皇室府庫為所有受災人家新建一處住宅。”

孟朝如今府庫盈餘,賑災方面可謂底氣十足。

這些手段是每個封建盛世都會採取的常規應對。

換言之,孟朝如今已經有了所謂封建盛世的氣象。

不過這點成就,對任何穿越者而言,都不值一提。

張瑞也沒放在心上,只樂觀的以為今天的噩耗也就到此為止了。

可是荀彧接詔之後卻並未立即離去,沉默了片刻,荀彧從袖中取出一份奏摺,說道:“陛下,督察院有本上奏。”

“嗯?”張瑞目光從遠處收回,感覺到了一絲不同尋常。

“直隸因煤炭中毒而死者,六百餘人。”

果然話越少,事情越大。

張瑞袖中的雙手用力握的青白,表面上卻不發一言,淡然的嗯了一聲,說道:“留中。”

留中即將奏摺留中代發。大多數時候奏摺被批閱之後,都會發到相應的部門,如禮部、吏部、刑部等,讓相關官員處理。但有些還拿不準的、或此時不適宜發出去的奏摺,皇帝就留在中殿,等時機合適再發。

這份奏摺被留中,也就意味著朝廷對煤炭中毒不會有任何處置措施。

僅直隸地區死於煤炭中毒的便高達六百人,推廣到全國這個數字至少能高出五倍。

南方過冬無需取暖,而幽州、中原等地雖然需要取暖,但人口較少,燒木炭即可。

死於煤炭中毒的,都是經濟繁華地區的人口。

正因如此,張瑞絕不能允許煤炭在這些地區的流通有任何物議與風聲。

帝國要實現工業化,必須要克服煤炭運用這一關。若民間不使用煤炭,流通受限,將引起煤炭產量下降,交通運輸成本上升,技術推動緩慢,工坊用煤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問題。

為此,哪怕每年三千人的死亡,每一萬個人就有一個死於煤炭中毒,張瑞也不惜代價。

而且關於煤炭運用是歷史趨勢,也是大勢必然。

張瑞不希望孟朝重蹈明朝的歷史覆轍。

天啟皇帝只活了二十二歲,六個孩子也全部夭折,就是因為煤炭運用技術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