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求長生之心(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若愚《酌中志》記載:“凡宮中所用紅籮炭者,如經伏雨久淋,性未過盡,而火氣太熾,多能損人,倏令眩暈,昏迷發嘔,大人尚可,皇子女嬰幼何堪?又宮中鹹木做地平牆壁,多缺土氣,凡乳母畏寒,皇子女或中此毒,屢致薨夭,良可痛也。”
這個“屢致薨夭”可真是令人觸目驚心,宮廷皇子都屢屢死於一氧化碳中毒。明朝卻依舊未能提升煤炭運用技術。
張瑞總不能讓孟朝的燃煤技術停滯千年不發展。
聽聞張瑞的處置方案,荀彧略吃一驚,陛下一向愛民如子,對生命極為重視。
將奏摺留中,完全出乎荀彧的意料。
荀彧立即諫言道:“陛下,如今關中仍有薪柴,足以供應百姓用度。何不暫停使用煤炭,等待技術成熟,再大規模運用?”
張瑞堅定拒絕,說道:“關中木炭能供應多久?若郡國天下都守著木炭得一時安逸,得過且過,誰又會認真去研究如何解決煤炭中毒事宜?”
“到時候木炭耗盡,而煤炭技術毫無進展。完全是虛耗時間。”
到了如今,張瑞總算是知曉,為什麼古代的皇帝無論前期多麼英明神武,後期都會昏聵迷信,轉而追求長生不老了。
實在是有太多的使命與目標沒有完成,不甘心撒手離去。
張瑞二十七歲登基為帝,已經算是非常年輕。
可張瑞如今也擔心,在自己老去之前,工業化程序遲遲沒有曙光,煤炭、火藥等技術沒有突破性進展。
而一旦自己撒手人寰,繼位的張佑安沒有了張瑞的見識,很有可能放棄張瑞設定的這些宏偉目標。
那孟朝就將趨於腐朽,逐漸迴歸到歷史的正軌上,退化成一個封建農業帝國。
荀彧作為通政使,其職權就是完全無條件的執行張瑞命令,這是其職責所在。
任何勸諫,都不應該出自他的口中,否則便是對帝國權力運轉流程的挑戰。
所以荀彧只能將奏摺留存,轉身離去前往處理雪災事宜。
荀彧離去後,張瑞便招來了錦衣衛都指揮使趙雲。
威嚴磅礴的宮殿內只有君臣二人,張瑞左手揉著眉心,右手緩緩的敲打著坐塌扶手。
思索了片刻,張瑞問道:“長安城中有多少錦衣衛密探?”
“稟陛下,共計兩千三百八十一人。”趙雲立即鄭重的答道。
“關於煤炭中毒,錦衣衛蒐集的民間風評如何?”
趙雲剛才已經去查過這方面的資料,回道:“百姓心存驚懼,有鬼神之說。有人言之鑿鑿,煤炭色黑,皆因其有惡鬼寄居其中。”
“胡言亂語!”張瑞語氣堅決,說道:“這種妖言惑眾者,一併予以懲戒。讓錦衣衛密探在坊市之間多加宣傳,煤炭無害。”
有害無害,張瑞也向百姓解釋不清。
但煤炭的運用,絕不能停下來。
工業區的大鍊鋼鐵剛有起色,絕不能有任何因素影響煤炭生產。
趙雲神色凝重,說道:“陛下,煤炭中毒情況只是冰山一角。錦衣衛所奏另一件事情,陛下更需予以關注。此事,更影響我朝建康偉業。”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