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建康六年,關中水利已經建設到了極致,已經足以確保每畝地都有水利灌溉,每片良田都得到了精心照料。

在精心選種、堆肥灌溉、精耕細作下,一處普通的農田,也能產量三石八斗,如鄭國渠灌溉的良田畝產量更高達了八石有餘。

這個數字與明朝《通州志》記載的“豐年上田畝出谷三石,次田兩石,下田工石”已經極為接近。

明朝的一石約等於漢朝的兩石半,所以孟朝如今雖然還不及明朝,但也已經能夠望見項背。

孟朝優於明朝的一點在於,孟朝可不是隻徵收平民百姓的賦稅,逮著農民拼命壓榨。相反,孟朝的徵稅重點一直在那些富庶多金的豪族身上。

對平民百姓、家庭手工業者,官府官吏被嚴格約束了手腳,誰敢亂伸爪子,鋼刀絕不留情。

但對豪商大族,官府則反其道而行之,設定了專業官僚,嚴厲、密集的監控著每一戶豪族的納稅情況。

在孟朝,這些豪族作奸犯科,可能不會有多大後果。因為官府允許贖刑。若是能與被害人達成諒解,協商賠償成功,官府也不一定會揮下屠刀。

但若是偷稅、漏稅被官府查到了實證。這可就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輕則數倍罰金,重則鈴鐺入獄,不但家產充公,交給皇帝少府,其本人也要充為隸臣妾,日日勞作。

這就註定了,天下豪族的繳稅情況會受到民部與少府雙方的關注。

甚至於少府官員要比民部還要積極。

這是因為,張瑞給了少府一份訓令,就銘刻在少府府衙前的石碑上。

“能檢舉豪族漏稅者一,得其抄沒薪金之十一。”

這也算是少府官員的一個最重要福利。

只要能蒐集到情報,由少府交給民部及督察院,確認某戶豪族存在偷稅、漏稅,那麼他的罰金或者更進一步抄沒家產總額的十分之一,都歸這名少府官員所有。

少府內部收錢,內部獎賞,走皇帝私賬,絕不會流露任何人的資訊。

這份政令下,少府官員可比拿死工資的民部官員熱情高漲多了。民間百姓如果要檢舉,也更願意向少府官員洩露訊息,因為能得到的賞錢更多。

這也導致天下豪商,尤其關中地區的豪商,對偷稅、漏稅真的是頭皮發麻,談之色變。

說句苛政猛於虎也,對他們而言也不為過。

這些豪族與普通百姓不同,他們平日裡錦衣玉食,盡享人間盛世繁華,實在沒人願意為了那點稅賦,放棄自己如今所有的榮華富貴,到隸臣妾隊伍當中天天艱苦勞作,肩扛擔挑,風吹日曬。

底層農民因此而獲得了一份相對較輕的稅收壓力,又逢三年免稅,不用向官府繳納任何稅賦。

在今年這個風調雨順的年月,孟朝關中百姓可謂是家家戶戶,豐收滿倉。

民部在涼州東部、直隸北部、與終南山下一口氣新增了三個糧食倉城、兩百多處常平倉,才總算是穩住了關中地區的糧價,保持住了朝廷劃下的每石十八錢的底線。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