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第1/2頁)
章節報錯
關於糧價,漢朝的文景之治是孟朝的一個重要參考,文帝時“谷至石數十錢”,景帝在位期間,“谷石五錢”。
谷石五錢雖然反應了文景之治期間的糧食豐收,但也確實反應了當時的錢荒。
孟朝的冶金技術相對發達,尤其在貴霜獲得了大量精金良鐵,鑄錢數量大幅度提升。
糧食價格太低,對孟朝百姓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
那樣會導致,從四海八荒收割回來的大量財富,被豪強用來再一次收割國內百姓的辛苦血汗。
關於糧食與收入,錦衣衛著重向張瑞彙報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有大量府兵之家,換取了朝廷在子金苑發行的黃金券。
黃金券並非都是一斤面值的,有千金、百金、十金、一金,也有一兩、二兩、四兩、八兩的面額。
漢制一斤十六兩。黃金券兩一級的發行,也是參照著《易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規則。
府兵家庭兌換的黃金券多是這些一斤以下的面額。
有這個情報作參照,張瑞對當前關中富庶農業家庭的家產已經有了大概印象。
後世農村家庭,無論打工或者是務農,不算特別成功,實現階層跨越的那種,通常在子女結婚的時候也能湊齊一套三金。
一個家庭的黃金堆積到一起,也就是一兩個金鐲子、幾條金項鍊,大概幾十克相當於幾兩。
黃金數量是一個家庭在保持基本生活條件前提下,積累財富最好的參考。
反過來,也能透過黃金數量大抵推斷出一個家庭的生活狀況。
關中府兵之家或許在物質條件上達不到後世先程序度,但溫飽無憂,家有慶餘的相同水平是可以確定了。
家有慶餘,這是一個極為關鍵的政治態勢。
糧食足夠維持生活,糧價又連年下降,這就足以讓百姓心存安穩,能夠認識到農業生產已經達到了極致。
繼續埋頭在農業當中,收益會逐年下降。窮極思變,在關中的百姓就更願意投身到工業生產中去。
如果民間也能保持官府提供的每日薪酬百錢水準,那就意味著百姓在工業上的收入要遠遠超出農業。
百姓趨利,將會逐漸流通到工業中。
原始積累孟朝已經初步收割了一批財富,農業生產力也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人口開始向工業流動,這三者齊備,孟朝的工業發展將會以不可阻擋之勢向前推進。
更令張瑞心情不錯的是,十月末,今年第一場大雪飄揚之時,遠東長史府長史諸葛亮返回了長安。
張瑞親自在皇宮中架起了一隻烤全羊,來招待這位自己最看重的這位帝國未來擎天之柱。
烤肉的芬芳在房間內瀰漫,滴滴熱油順著羊肉滑落,滴在木炭上發出“茲拉”的聲音,揚起縷縷白煙。
張瑞起身端著小茴香一點一點的撒在了烤羊上方,茴香在高溫下發出陣陣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