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派人去爭取拉攏劉楊,劉楊直接回復,我支援你們家主公劉秀也沒問題,但有個條件。條件便是劉秀要娶劉楊的外甥女郭聖通為妻。當然了,不讓劉秀白娶。郭聖通帶嫁妝,這嫁妝可不是錢、黃金之類的東西。而是一次性十萬大軍。

這就算是張瑞一介宅男,有人送個美女媳婦,再送十萬大軍,張瑞也能在亂世裡混的風生水起。

生逢亂世,讓這些豪強,直接走到舞臺中間,率兵參與群雄逐鹿,他們大概是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膽量的。

於是這些人便託庇於一方諸侯羽翼之下,率兵為其征戰。

隨著張瑞迅速平定兗州、豫州、徐州、淮南等地,治下便冒出大量這種擁兵數萬的豪強。

比如在泰山周圍影響深遠的臧霸、孫觀,這兩人部下有精兵萬餘人。臧霸號稱,有步騎萬人,必能橫行江表。

在巢湖盤據一方,有家數萬戶,帶甲之士上萬人的豪傑鄭寶。魯肅投靠孫權之前,就曾經打算投靠這位豪傑。只是中途被周瑜攔住,引薦到了江東。

在汝南威震一方,掌控數縣,精兵數千的李通。這位曹魏名將,在赤壁之戰後,表現非常耀眼。周瑜和劉備圍曹仁於江陵,又別遣關羽絕北道(斷絕北方救援之路)。李通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

以及賓客數千家,部眾兩萬餘人的兗州豪強李乾。

李乾這個名字不太出名,但其侄子卻如雷貫耳,是曹魏名將李典。李典便是在李乾死後,率領這支部隊為曹操征戰。

朝廷初定關東,這些人迫不得已,只能臣服。

但是皆表示,大小將士,部曲賓客,相狎彌久,不願離去,希望能保留部曲,率部為朝廷征戰。

張瑞將這些人聚集到長安倒不是想要大開殺戒。

而是面若和風,笑著說道:“汝等忠於朝廷之心,昭昭可見,孤心甚慰。孤焉能失仁人志士之望?寒忠臣賢良之心?剿滅袁紹,還需卿等相助。”

眾人立即拱手,說道:“願為孟公效死。”

政治家與豪強的話,若是真的能信,這世界早已天下大同。

張瑞之所以對這些豪強有所寬仁,完全是張瑞在學劉邦。劉邦與項羽決戰的關鍵時刻,韓信向劉邦要假齊王,劉邦說出了千古名言:“要什麼假齊王,要封也是封真齊王。”

但是等劉邦即天子位,這些異姓諸侯王的結局一個比一個悽慘。很快劉邦就能夠刑白馬而誓,非劉姓而稱王者,天下共擊之。

有些人就是永遠也想不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千萬不要跟天子談條件。

關西大軍去年才平定關東,如今還有強敵袁紹未除,張瑞不會在這個時間將這些豪強逼迫的太狠。

否則前方大軍與袁紹決戰於冀州,後方兗州、豫州、徐州紛紛叛亂,大好形勢就會迅速糜爛。

張瑞的笑容能夠持續到袁紹覆滅,多一刻都不會繼續保持。

等誅除袁紹,天下太平,沒有了強敵環,大軍坐鎮兗州、豫州,張瑞能夠逐一清算這些擁兵自重的豪強。

在此之前,張瑞打算極致發揮這些豪強部曲的餘熱。

這些人不是口口聲聲願為孟公效死嗎?

張瑞會認真滿足他們的願望。

在平定袁紹之戰中,五軍都督府已經做出決斷,將派水師登陸冀州渤海一帶,顯然這麼危險的事情張瑞不會交給自己的嫡系。這些豪強的部隊便是一個不錯的人選。也省的他們跟在大軍主力旁邊,圖謀不軌,危害大軍安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