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最終決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許攸、田豐的建議最終還是沒有被心高氣傲的袁紹所採納。
袁紹作為曾經作為聯軍的盟主,威加四海的天下英雄,如何肯懦弱的守在城牆之後,看著關西大軍在城下耀武揚威?
於是正月初一,舉國歡慶新年的時候,袁紹正式誓師出征。率領信都主力大軍六萬,向南抵達了鉅鹿郡廣宗縣。
這裡為交通要衝,一隅之地,而鎖安平、鉅鹿、清河三郡之鑰。
袁軍位於清河西側,據界橋而迎清河國境內關西大軍主力。
高順在探查到了袁紹軍動向之後,迅速收縮兵力,從鉅鹿、清河、魏國、趙國等地將兵力集結於廣宗縣。
除了張遼率領的右驍衛大軍等近五萬人,從南向北一路打穿了冀州,攻入了中山國之外。
剩下的十五萬關西絕對主力,都在陸續向廣宗城附近開赴。
這一次與淮南之戰不同,關西大軍沒有任何以少擊眾的打算,就是要集結主力堂堂正正的碾壓過去。
決定天下歸屬的關鍵一戰,在正月十二日爆發。
關西大軍的行進速度遠超河北軍,幾乎是袁軍抵達廣宗的同時,關西大軍也迅速收攏了戰線。
除了距離太遠的部隊未能抵達戰場外,高順成功匯聚了十二萬大軍,跨過了界橋,主動攻向了袁軍。
廣宗城地形平坦,大軍列陣能排開數十里。
當年掃平黃巾的決戰,廣宗之戰。皇甫嵩雞鳴馳赴其陣,戰至晡時,大破之,斬人公將軍張梁,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人,焚燒車重三萬餘兩,悉虜其婦子,係獲甚眾。
袁紹與公孫瓚的首次決戰,界橋之戰也發生在這裡,雙方各出動大軍數萬人。
這就是一片最合適決定天下歸屬的天然戰場。
今日這裡再次旌旗密佈,長矛如林,重甲如牆,厚重的軍陣無邊無岸。
這種平原大決戰,讓人首先想起的就是蒙古西征,在多瑙河畔,蒙古鐵騎與匈牙利軍、日耳曼軍、波蘭軍、薩克森軍組成的十餘萬聯軍激戰一場,大敗歐洲聯軍。
在這種寬廣的平原上正是騎兵用武之際。公孫瓚在這裡的界橋戰場上,以騎兵騎射擾亂袁軍的戰術並沒有失誤。
之所以界橋之戰敗得那麼慘,完全是因為公孫瓚驕傲大意。改騎兵騎射戰術,讓騎兵正面衝擊步兵的堂堂之陣。
當時公孫瓚瓚兵三萬,列為方陣,分突騎萬匹,翼軍左右,其鋒甚銳。
袁紹令麴義領精兵八百,強弩千張,以為前登。
公孫輕其兵少,縱騎騰之。麴義兵伏楯下,一時同發,巧合射死騎兵指揮官嚴綱,並獲甲首千餘級。
自古以來,騎兵大敗於步兵,都少不了一個讓騎兵正面衝擊步兵堂堂之陣的主帥。
高順作為關西將領,麾下強軍無數,對步兵的堅韌善戰,騎兵的機動驍勇,都有深刻的認識與瞭解。
所以關西雖然有獨步天下之鐵騎,高順也沒有以騎兵為鋒銳,去衝破袁軍陣型缺口。
而是擺出了恢弘浩大的堂堂之陣,一隊隊精銳甲士列陣嚴整,旌旗蔽日,正面徐徐如林的推進向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