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稱公建國,建康元年(第2/2頁)
章節報錯
“雖伊尹格於皇天,周公光於四海,方之蔑如也。”
“朕聞先生並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寵章,備其禮物,所以蕃衛王室,左右厥世也.”
“今以直隸、幷州、涼州、益州四州封君為孟公。其以丞相領司州牧如故,今更下傳璽,肅將朕命。”
“孟國置丞相以下群卿百僚,皆如漢初諸侯王之制。君往欽哉!敬服朕命,簡恤爾眾,時亮庶功,用終爾顯德,對揚我高祖之休命。”
從這一刻開始,張瑞正式升任孟公,建國家社稷,宗廟祭祀。
孟侯升孟公是比較常見的升遷方式。
自古以來,國號的確立方式基本可以分為五種。
一是以封地與開國之君發跡的地方來定國號,比如秦的祖先為“嬴”姓,因養馬有功被周封於秦地,遂以秦為國號;宋朝的開國之君趙匡胤曾在宋州任節度使,因此建國後便稱為“宋”。
二是根據開國之君所封爵名定國號。這種國號歷史上類似朝代最多。如漢高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故稱王后便以“漢”為國號。三國時魏國建立者曹操曾受封為魏王,兒子曹丕承襲爵位後建國,仍以“魏”為國號。
三是根據開國之君發跡地的特產定國號。如遼國開國之君耶律阿保機的發跡地產鐵(“遼”在契丹文中為“鑌鐵”的意思),於是建國後即以“遼”為國號。
四是根據讖語或文義定國號。如元朝的國號取《易》中的“大哉乾元”之意,而由蒙改稱為元。
五是以其他各種原因確立國號。如後周太祖郭威自認為是周朝王族姬姓的後裔,便以“周”為國號。王莽篡漢時,自認為“天下一新”,即以“新”為國號。
張瑞的封號明顯是結合了第一點與第二點,既以孟縣發跡,又封爵孟侯。直接升孟公順理成章。
之後從漢室接過傳國玉璽,孟公國就會一躍成為孟朝。
青史之上,會記載:“誠是大孟光明至德,澤被無疆,自古以來,未有之倫也。”
張瑞對孟這個國號非常滿意,莊周曉夢迷蝴蝶,這能提醒自己,前塵往事如南柯一夢,自己是穿越歷史的一支蝴蝶。
必須有別於封建王侯,扇動翅膀,給天下帶來不一樣的變化。
孟國建立,轉過新年,張瑞便宣佈大赦天下,並免賦稅一年。
不過這次在大赦、免稅之外,還有一個新的變化。
孟國正式頒佈屬於自己的年號,建康元年(公元196年)。取建斯民小康之意。
小康一詞早在《詩經》中便有提及,《大雅·民勞》中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
張瑞如今也可以堂而皇之的說:“如得斯民小康,孤之願也。”
建康盛世可期,只是張瑞並不滿足於一個封建時代所謂的“盛世”,矢志於將其推向一個歷史上從所未有的高度。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