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孟國的軍政架構(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瑞一向的原則是,賞功罰過當及時。
這也是關西的經典傳統了,張瑞升遷之後,會立即為手下人加官進爵。
不過這次的加官進爵有別於已往,這次授的不是漢室官爵,而是冊封孟國官員。
趙雲作為張瑞的外戚,與張瑞榮辱一體。大將軍之位若仍在,趙雲就會順理成章的升任孟國大將軍,與粱冀、何進等人身份類似。
於是趙雲首先封辭漢室官職,轉任孟國錦衣衛都指揮使,進封宜昌鄉侯食邑一千戶。
隨後內閣宰輔審配辭漢室官職,任孟國武英殿大學士,出任內閣首輔,進封萬歲亭侯,食邑四百戶。
武英殿就是長安朱雀門後方宮城宮殿之一。隨著孟國建立,長安城廢置已久的宮殿區終於開始動工。
工部秉承著漢初三傑之一蕭何的建造理念,“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
透過這一次興修宮殿將宮殿區全部建滿,令後世子孫無法加蓋。
關西幾乎所有的異族俘虜、隸臣妾、刑徒等十餘萬人都被投入了這項浩大的工程。
華陰、長陵、藍田、長安、萬年等十幾個縣,三十多戶豪族參與承包,向長安運輸木材、石料。
首先興建的宮殿有武英殿、文淵閣、華蓋殿、文華殿,分別對應著內閣輔臣審配、賈詡、裴潛、司馬芝。
內閣之後,六部九卿官員同一日辭漢室官職,轉受孟國印綬。
六部九卿除了封侯賜爵之外,並沒有太大的變動。
而轉到軍方,則情形大不相同。
首先是五軍都督府,正式確定五位都督。中軍都督張瑾,負責督察直隸、司隸、幷州、荊州一帶軍紀軍容,戰事指揮等。左軍都督高順,負責涼州、益州、西域等地軍容整訓,嚴明軍紀。右軍都督張遼負責兗州、豫州、徐州、淮南一帶戰事指揮,糾察風紀。前軍都督徐榮負責冀州、幽州、青州、遼東一帶戰事指揮。後軍都督段文負責揚州、交州、夷州等沿海地帶防禦。
兵部與五軍都督府的職責劃分十分明確,兵部管理折衝府軍籍、武備、訓練、排程等事宜,具有調兵權。
五軍都督府則監察折衝府訓練情況,巡查腐敗,統兵作戰,具有統兵權與戰場指揮權。
假如交州有戰事發生,後軍都督府就會派出專研交州戰事的將領,統領兵部調集的數十個折衝府兵員,前去平定叛亂。
坐鎮五軍都督府的將領必然是軍中宿將,且在長安軍事學院進修了兩年軍事理論,既有戰場廝殺的經驗,又掌握兵家學院最先進的軍事理論。
能在保持軍隊忠誠穩定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發揮軍隊戰力。
基本上以中原王朝的軍事實力,軍隊不譁變,順利開赴疆場,勝利就已經唾手可得。
歷朝歷代,皇帝對軍隊忠誠的要求都超過了戰力。因為戰力不足,可以靠增加軍隊規模來解決。但若軍隊忠誠不可靠,將領能夠擁兵自重,就會導致朝廷極盡可能的打壓武將地位,最後出現“賊配軍”的情況。徹底導致軍隊喪失尊嚴與戰力。
張瑞可以料見,百年之後軍隊的戰鬥力肯定不如當今的開國之師,將領長期統兵,將校軍兵知根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