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殘陽如血(第1/2頁)
章節報錯
說完各州戶口,廷議進入尾聲,只剩下了最後一項,官府的府庫庫存。
張瑞返回房間後,一群人正興高采烈。
張瑞問道:“汝等在笑談何事?”
兵部中郎王凌回道:“吾等感慨,亂世正在遠去,河清海晏不遠矣。”
“哦?從何而知?”
王凌笑著說道:“從軍籍佔比而知。朝廷在冊戶籍三百八十三萬七千戶,按七戶出一丁,軍籍應有五十四萬八千,近六十萬大軍。而關西軍籍卻只有三十萬,近乎十四戶出一丁。”
聽到這裡,張瑞也面露笑意,民間的確正在逐漸遠離戰爭狀態。
近七十人供養一名軍人,對百姓的負擔大幅下降。而且府兵執行模式本就沒有什麼消耗,分擔在每名百姓頭上的賦稅壓力就更低了。
鴻臚寺卿陳凡(前文六部九卿漏了鴻臚寺卿已經加上)就是長安人,對此感受最為深刻,說道:“近日某回家還曾聽聞家人感慨,長安已六年未見兵災矣。”
審配亦頗為感慨,說道:“今國亂歲凶,烽火連天,而關西郡國太原、河東、長安等地卻已六七年未曾見過戰亂,丞相恩蔭萬民,功莫大焉。”
張瑞看向國淵,說道:“關西承平多年,民部攢下多少財富?”
國淵開啟手中賬簿,鄭重念道:“府庫有黃金三十一萬七千斤,白銀二十六萬五千斤,錢四十四億八千萬,谷糧九千八百二十萬石,綾羅綢緞等共計三千三百萬匹。”
這驚人的財富,張瑞聽完卻沒有感覺到欣慰,黃金、白銀到好說。有漢室先例在,國庫黃金上百萬斤,民部這些黃金到不算多。
而且國庫穩定持有一批黃金儲備,不是壞事,能穩定財政,鎮定人心。關鍵時刻能夠解決危難,維繫官府運轉。
但國庫裡的銅錢無疑有些太多了,這麼多銅錢堆在國庫裡,除了浪費財富,就只能當作一堆破銅爛鐵。
國淵十分從容,為張瑞解釋道:“四十四億錢,是今歲民部提請新鑄之錢。關東逐漸歸附,民間錢荒現象有所提升。故民部打算將這批開元通寶送至幽州、益州、徐州、豫州、兗州等地,平穩置換民間財富。力爭不損害民富。”
聽完國淵解釋,張瑞大為欣慰。
如今六部九卿的運轉顯然已經非常流暢,各部主官都有了自己的行政追求與施政理念,很多措施已經走在了張瑞之前。
便比如兵部的軍府計劃,民部的備錢御荒,內閣的收復交州等。
基本上這些政策,各部都向張瑞提交過報告,只是張瑞極少過目,直接畫圈透過。
但哪怕張瑞只畫圈,朝廷的運轉也非常順利,形成了非常顯著的政績。
隨後國淵說道:“難得今年風調雨順,歲豐人和,朝廷亦未減免賦稅,估計秋收之後,府庫谷糧會進一步翻倍。但以如今府庫、谷糧而言,已明視訊記憶體不下這麼多糧食,故民部提請增設糧食倉城。”
張瑞立即從善如流,面上笑容不止。總算知道為什麼大隋在全國各地修建糧倉了,歲豐人和的時候,天下財富確實是在緩慢積累。
關於糧食倉城的選址,張瑞說道:“詔令各州、郡、縣,加增府庫。同時此次新設之糧食倉城,以晉陽、洛陽、長安、薊城為主。”
薊城即後世帝都,是長城防線附近毋庸置疑的軍事重鎮,在這裡設定糧食倉城除了防備北方胡虜以外,也是為徵遼東作準備。
晉陽也是同理,張瑞打算將其設定成征伐北方胡虜的軍事重鎮,與後勤補給中心。
談及征伐北方胡虜,必然少不了騎兵。
廷議結束前,太僕寺卿常林起身,說道:“如今朝廷六牧師令苑共有戰馬十八萬八千匹,汗血寶馬三千兩百七十二匹,駑馬十六萬三千匹,馬駒十一萬三千匹,牛七萬五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