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改變這種困境很容易,有兩個方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打下函谷關。

但這簡直比蜀道還難。函谷關本來就有近萬守軍,右將軍府又增兵數千。上萬大軍把守天下雄關函谷關,就算將洛陽大軍士氣打崩,也攻不破這道雄關。

另一種方法則是遠離函谷關,用充足的距離換取足夠多的反應時間。

但這種方法更不靠譜,洛陽城就在那裡屹立,難道還能將他搬走了?

於是李傕、郭汜選擇了談判。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講道理,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了。

六月初李傕、郭汜打下了洛陽,中旬朝廷的使節便抵達了長安。

而出使長安的使者正是司徒趙謙。

對這位從前將軍一躍成為司徒的蜀郡人,張瑞抱有極大的懷疑,問道:“洛陽叟兵叛亂,開啟城門使西涼軍攻入城內。可是汝所指使?”

趙謙立即否定,說道:“絕無此事,君侯誤會。”

“那如何解釋李傕剛攻入洛陽城中,便令汝代王允為司徒?王司徒此前可是總掌朝政。而汝現在又為李傕奔走出使?”

趙謙信誓旦旦的保證道:“一應升遷,乃是朝廷詔令,皆有陛下深意。如某出使長安,便是受陛下所託,答賞君侯忠心貢奉。”

“陛下以為君侯遣使貢奉,忠心可鑑,堪為天下諸侯楷模,故拜君侯為太尉,領驃騎將軍、司隸校尉、持節、都督司、並、涼、益四州諸軍事,增邑五千戶。”

太尉領司州牧、驃騎大將軍,這個官職可以說是已經全權都督中外軍事。北魏大臣穆亮,曾經擔任過這個官職,但卻是在死後追贈。

張瑞如今春秋鼎盛被封了這種官職,可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出自皇帝之手。

這完全是李傕、郭汜等人被逼無奈,想要緩和與右將軍府的關係,至少希望右將軍府此時不要出兵攻打洛陽。

張瑞發現這些把持皇帝的軍閥,非常喜歡將比自己強盛的諸侯封為太尉。可能是因為這個官職,名義上管軍事,實際上卻是個文官,不能直接指揮軍隊。只負責評定全國武官的功績高下、以為升降的依據,以及作為皇帝的最高軍事顧問。

曹操迎奉天子以後,忌憚袁紹,於是就拜袁紹為太尉,同時作為袁紹的小弟,又認可袁紹自領的車騎將軍。

彼時袁紹的官職便是太尉領車騎將軍,只是袁紹恥為曹操大將軍之下,辭不受。然後曹操大懼,讓位於紹。使將作大匠孔融持節拜紹大將軍,賜弓矢節鉞,虎賁百人,兼督冀、青、幽、並四州。

但如今漢室沒有大將軍,五月初,朝廷剛拜皇甫嵩為車騎將軍。

所以李傕、郭汜只能將拜張瑞為驃騎將軍,這個官職才是真正能指揮軍隊,總督軍事的職位。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