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正式修史,以定正統(今天五更)(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確實是第一次經歷,一位長輩親切稱呼自己表字的情況。
笑了笑,張瑞回道:“聽說王允既誅董卓,自以為無復患難。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蔡邕點頭,回道:“然也,老夫因董卓之死而有所感慨,便被押至廷尉處問罪。老夫為求寫成漢史,便陳辭謝罪,願承受刺劍削足之酷刑,以渡餘生。馬日磾專程前往王允住處,為老夫求情,王允亦不肯赦免。若非世明相助,老夫幾身死獄中。”
“及本月初,老夫離開洛陽之時,聽聞西涼將校李傕、郭汜等人憂懼不安,遣使到長安乞求赦免,王允卻十分輕視,以一歲不可再赦為由,拒絕赦免彼輩。聽聞彼輩已經起兵,自河南、中牟、豫州等地停止劫掠,正在反攻洛陽。”
張瑞點了點頭,說道:“情理之中,孤對董卓舊部中泯滅人性之徒是何態度,彼輩一清二楚。如今孤雄踞涼州,李傕、郭汜等人斷然不敢逃回關中。不得洛陽赦免,彼輩西涼將校夾在洛陽與關東諸侯之間,必然死無葬身之地。反攻洛陽乃情理當中。”
蔡邕問道:“世明為當世名將,兵鋒所到之處,盡皆披靡。汝以為西涼賊子能攻克洛陽否?”
“以王允之驕傲自大,群下不甚附之,恐怕是守不住洛陽。”
蔡邕大驚失色,問道:“若如此,天子豈不是將再次落入西涼豺狼匪寇之手?”
“怕是境遇還不如董卓之時。”
蔡邕用力的抓住張瑞雙手,說道:“當今能揮師十萬眾,抵擋西涼亂軍者唯世明一人。世明可願率兵進京,護衛天子?”
“先不提孤是否願意。他王允、呂布敢開啟函谷關,讓孤麾下大軍進京?”
這給問題,答案清晰可見。
蔡邕無力的垂下雙手,嘆道:“為國大臣,不能禁暴禦侮,使白刃向宮,良心何安?”
張瑞莞爾,自己這位老丈人還真是重感情。若說漢室與董卓對他有多麼器重的確算不上,在漢室他飽受宦官迫害,被迫四海逃亡。在董卓那裡,他的計謀亦從不被重視,逼得他想間行逃離關東。
可董卓死他嘆息不已,漢室蒙難他心中悲切。
這或許就是文人、藝術大家的文青氣質吧。
張瑞笑著問道:“外舅經歷這麼多坎坷還心繫漢室?難不成當真打算恪守禦史中丞職責,監督我右將軍府眾文武?”
蔡邕知道這是張瑞的打趣,便回道:“世明盡拿老夫戲言。老夫這御史中丞,能管得了汝右將軍府文武?今後,老夫便打算不問政事,寫成漢史。”
張瑞對這件事情十分關注,說道:“修史一事事關重大,孤將在長安學宮為外舅開設一處學院,專司修史。班固寫成《漢書》,為一代大典,為國家綱紀,使經典流傳。”
“右將軍府上下將全力支援外舅修史,同時希望外舅亦能記錄我右將軍府諸多事蹟。”
修史是一個朝代正統性、合法性的重要體現,正統朝代都會設定史官。魏國有《魏略》,吳國有《吳書》。
右將軍府終於也邁出了修訂史書的這重要一步,這一步將從側面顯示出右將軍府的強盛與輝煌。
抽調出大量人力、財力、物力進行修史,這絕不是那種朝生暮死的普通諸侯會做的事情。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