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桓人是漢末天下有名的強兵,這個民族只有勇健能理決鬥訟者才能擔任大人。

沒有子承父業,也沒有兄終弟及。大人的推選,主要看一個人是否勇武,是否公平。其中勇武乃是主要的選拔標準,這保證了烏桓人極高的單兵素養,當然也使整個民族凝聚力、組織力非常低下。

出兵打劫能揚長避短,避免本土作戰組織力低下,發揮烏桓人的勇武,所以烏桓人對涼州的事情十分感興趣。

對烏桓與羌人的戰事,張瑞沒什麼想說的。兩敗俱傷才好,就算不能兩敗俱傷,至少也要加劇羌人的叛亂時間和規模。

倒是對朔方烏桓的安排,張瑞想跟魯倫談談,便說道:“鮮卑將被聯軍五萬鐵騎所屠戮,塞外之地多有空餘。汝可有意退出塞外?東起幷州,西至西域,廣闊萬里之牧場,皆可分與烏桓。”

魯倫卻立即搖頭,回道:“塞外苦寒。如今天氣愈發寒冷,居於塞外,牧民們怕是難抗冬季嚴寒。”

張瑞不再多言,起身拍了拍蘇則肩膀,率眾離去。

蘇則眉頭緊蹙,無奈的嘆了口氣。

魯倫不明所以,問道:“賢婿嘆息為何?”

蘇則雖然被搶了親,但態度十分堅決,異族胡虜,只可能為妾,不可能為妻。

堂堂諸夏科考榜眼,取一名異族女子為妻,能被整個朝堂文武視為笑話。

所以要說蘇則對烏桓部落有多大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那完全是無稽之言。畢竟與蘇則有親密關係的就那位嬌蠻的侍妾,其他部落子民在何處,什麼模樣,蘇則一概不知,從哪產生什麼認同感?

對魯倫,蘇則不可能冒著仕途風限,透露任何軍事機密。不可能告訴魯倫,你現在安全是因為右將軍府忙於整頓涼州事務,用不了多久就會調集大軍踏平朔方。

思考了許久,蘇則說道:“孟侯曾與某言,翌日某將會調往西域。汝固守在朔方,恐怕再難見女兒一面。塞外萬里牧場,能養活之牧民遠勝朔方一郡。雖然冬日嚴寒,但受罪者亦非汝堂堂烏桓大人。汝認真核算一番,設塞外能養牧民十萬,每歲凍死兩萬人,存活之牧民亦為朔方之數倍。”

魯倫不悅,說道:“每歲凍死兩萬子民,某如何安穩人心?憑何要凍死我族兩萬子民,而讓汝等冠帶之民安享太平?”

憑何?當然是憑諸夏年產五百萬斤鋼鐵、數億石糧食,可以輕鬆拉出一支五萬人的鋼鐵雄師。所以自古以來內諸夏而外夷狄。

道理很簡單,但蘇則說道:“汝究竟是欲成為十萬部落之主,還是在意兩萬子民死活,汝自行思量。某言盡於此,拜別。”

最後一句話,令魯倫摸著下巴沉思許久。隨著鮮卑部落敗退,塞外大片牧場空餘,苦是苦了點,但又凍不到自己。

但因此而崛起,引弦十萬,什麼溫暖優渥的地方自己不能去搶?

只是右將軍府真的會放任自己壯大?

右將軍的牧民手段令所有引弓之民都不寒而慄。這就不是一位會放任引弓民族強盛的中原君主。

關於出塞魯倫需要仔細想想,不能中了中原人的圈套。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