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諸侯,彼此之間經常互相表奏對方領一州州牧,一郡太守。這當中,袁術曾表孫堅領豫州刺史,陶謙曾表劉備為豫州刺史,袁紹對自己的發小曹操最夠義氣,先表為行奮武將軍,再表為東郡太守。

這種表奏,更像是以實力為某一方壯勢。比如曹操的東郡太守,如果有人不認可曹操地位,就要正面與袁紹相抗衡。

所以雖然這種表奏形勢不是很正式,但在漢末亂世卻的確行之有效。

張瑞表麴義為渤海郡太守,就等於在用徵西將軍府的所有威信,在為麴義背書。

若有人要從渤海郡驅逐麴義,就等於正面與徵西將軍府為敵。

當然,若有人真的能將麴義趕出渤海郡,也等於是當著天下人的面狠狠給了徵西將軍府一巴掌。

之所以張瑞敢賭上所有威信與顏面,一力扶持麴義成為一方諸侯,是因為張瑞確信,麴義久居西涼,精習戰事,其戰力遠非河北的關東諸侯所能媲美。

這種行為有個通俗的名字,名為開掛。

畢竟麴義在歷史上已經用其赫赫武功證明了,其乃是當之無愧的河北第一悍將。

渤海太守是袁紹在漢室的正式官職。

可因為袁紹各種野心勃勃的行為,屢次欲立劉虞為帝,又自稱為車騎將軍,得到天下諸侯認可。

導致袁紹很難再自稱為渤海太守,現在袁紹除了手中的印綬以外,繼續統治渤海郡名不正而言不順。

這種情況下,張瑞表麴義為渤海太守,能極大威脅袁紹的統治,使雙方生隙。從而阻止麴義成為袁紹部將。

這是張瑞第一次對外用到漢末這個表奏權力,具體能收到什麼效果,張瑞也很期待。

冀州就像一個巨大的蛋糕,而韓馥又懦弱無能,導致冀州附近的所有強權,都想在這塊蛋糕上謀取一塊巨大的利益。

這當中有人身處域中,彼此利益劇烈衝突,比如韓馥、袁紹、麴義三人,誰多吃一口,都會導致其他人利益受損。

但也有人身處域外,那就是西方幷州的張瑞,與北方幽州的公孫瓚。

這兩者作為盟友,只要沒有鯨吞之心,各取冀州一塊,那麼二人非但不會利益衝突,反倒能透過合作,使關係更加親密。

如今大雪融化,公孫瓚的使節速度增快不少。

年前張瑞詢問時,使節公孫越還被風雪困於幽州,近日已經抵達了長安。

張瑞在會見完自己親戚甄儼後,便下令設宴接待公孫越,打算與公孫越詳細談談結盟後的軍事部署問題。

公孫越乃是公孫瓚堂弟,二人外貌相似,皆是身高八尺儀、表堂堂,但氣質卻截然不同。

公孫瓚嫉惡如仇,暴烈似火,而公孫越則相對隨和謙遜。

這可能也是其能代表公孫瓚出使徵西將軍府的原因。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