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張瑞說道:“陳凡所對,乃金玉良言,準其為今科狀元!”

隨著狀元的任命,右將軍府的爭霸路線也終於塵埃落定,憑藉制度律法,立綱陳紀,匯聚人心,壯大勢力,最終建國稱帝,一統天下。

大唐坐擁關中之後,便建國稱帝。

張瑞自認為不及李世民驚才絕豔,閃耀千古,那在佔據關中之後,繼續佔據巴蜀、朔方、隴右、河西、涼州、西域、司隸等地再稱公,這應該算是穩妥了吧。

同時,這也不僅僅是張瑞一個人的目標與路線,也是整個右將軍府眾臣的抉擇。

既然眾人經過協商,選擇了陳凡的文章為榜首狀元,說明眾臣也認同其所言,一致決定穩紮穩打,佔穩關西,然後再進軍中原。

有這種戰略抉擇,榜眼的位置便可以預見,不出張瑞所料,乃是蘇則。其穩固關中,充實涼州,圖謀西域的舉措,足以成為整個右將軍府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政治方針。

第三名探花則是石韜。石韜這個名字,張瑞有些陌生,但看了其表字之後,立即知道其乃何人。石韜,字廣元,豫州潁川人,避董卓之難,逃到了南陽。在南陽,面對南下或西進時,選擇了西進,避難於關中。石廣元,就是赫赫有名的諸葛四友之一,與崔州平同列。

翻完前三人,張瑞便對九名官員的排序有了一定的認可,放下冊文,說道:“便按君等排序公示吧,後面二甲七人都是何人?”

“第四至十名,分別為羊衜、嚴象、鄭渾、羊秘、第五兼、裴綰、法正。”

羊氏兩兄弟,果然沒有辜負張瑞的厚望,皆成功考入了二甲,日後可以名正言順的予以重用。

倒是法正有些出乎張瑞意料,張瑞還以為他會被篩落,畢竟文風那麼大膽,實在有損德行風儀。

但九位高官最終還是將他排在了二甲之末,顯然也是非常看好他的真才實學。但凡他稍微謙遜、恭謹一些,一甲前三名都有其一席之地。

看來,相對於品行,一眾高官還是覺得實才比較重要。之所以將他排在了二甲末尾,可能也是給他一個教訓,挫一挫他的銳氣。

隨後張瑞又瞭解了一下其他幾人背景,問道:“裴綰是?”

趙雲立即答道:“裴閣輔幼弟。”

也就是裴潛的弟弟,這裴氏還真是豪傑俊秀,層出不窮。

如今在右將軍府擔任高位的便有科學院祭酒裴琚,內閣閣輔裴潛,工部中郎裴輯。

此外還有校尉裴儉在指揮五千軍隊沿河東下,準備進攻高唐。從事裴徽,跟隨在張瑞身旁。

如今又多了新任進士裴綰。

說不定裴氏會在張瑞麾下提前達成一門數將相的成就。

在這種情況下,裴氏、羊氏怎麼會不支援張瑞的統治?

投效張瑞之前,這兩家是什麼形勢?

羊氏窮苦的以耕田為業,母親、妻子皆有菜色。歷史上,羊衜之子,羊發、羊承同時患病,蔡貞姬無力兩全,無奈選擇全力照顧羊衜與孔融之女所生的羊發,最終羊發痊癒。而蔡貞姬的親生兒子羊承卻因病而死。

而裴氏,被白波軍兵災所擾,面臨骨肉分離,裴俊馬上就要跟隨姐夫前往蜀中避難。是張瑞打下了太原、河東,安定了一方,才使其能夠安於故土。

可以說,是張瑞徹底改變了這兩個家族的苦難命運,帶著這兩個窮苦家族一同富貴,兩族子弟皆出仕高官。

這種情況下,彼輩怎能不鞠躬盡瘁?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