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不眠之夜,準備武考(第1/2頁)
章節報錯
二甲榜中七人,五人張瑞都瞭解了詳情。
只剩下嚴象、鄭渾兩人。
鄭渾的名字張瑞見過,這人在《三國志·魏書》中出現過,與張瑞欣賞的名臣蘇則同傳,筆墨不如蘇則豐富。
所以張瑞雖然印象不深,但卻知道這人是魏國曆代數十萬官員中,最出色的幾十人之一。
畢竟魏國長達數十年,官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最終能青史留名的卻就那麼幾個。
這絕對是一個人才,張瑞便開口問道:“鄭渾背景如何?”
趙雲答道:“鄭渾字文公,河南尹開封縣人,名儒鄭眾曾孫、名士鄭泰之弟,去歲避董卓之難,自函谷關逃亡關中。”
聽聞鄭泰之名,張瑞暗歎可惜。
鄭泰在去年幹了一件大事,轟動一時,討董聯軍諸侯都曾聽聞其名。
去歲三月,鄭泰聯合名士何顒、荀攸共謀誅殺董卓,可惜事情洩露,導致何顒、荀攸被關押,而鄭泰則出逃南陽,投奔了袁術。
張瑞不由感慨,如果出逃關中的是荀攸該多好。
這便是典型的人心不足蛇吞象。
鄭渾雖然不如荀攸名望世人皆知,但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幹才,被魏文帝佈告天下,譽為天下楷模。而且為官清廉,清素在公,妻子不免於飢寒。
其擔任陽平、沛郡太守期間,興陂遏,開稻田,頃畝歲增,稅賦倍常,民賴其利,刻石頌之,號曰鄭陂。
事實上,這是一個比荀攸還要適合右將軍府的官員,非常適合在右將軍府治下興修水利,開墾農田,使農田產量隨增,賦稅連年提升。
最後張瑞問道:“嚴象詳情如何?”
“嚴象字文則,京兆長陵人,與敦煌太守趙歧為至交,少聰博,有膽智,兼資文武。”趙雲答道。
張瑞側目沉思,聽這段形容,這可不是一個尋常人啊,關中另一位被評價為兼資文武的可是馬超。
嚴象與馬超都出身關中,同時,兼資文武,可馬超聞名千古,而嚴象為什麼卻默默無聞?
事實上,兼資文武也是分有側重點的。如馬超,顯然就是更偏重武事。而嚴象則更偏重文事,不然殿試也不會來參與文考。
歷史上嚴象被荀彧舉薦為督軍、御史中丞,負責討伐袁術。
適逢袁術病死,於是嚴象又拜為揚州刺史。
赫赫有名的大魏吳王孫權,就是被嚴象舉薦為茂才,才走上了仕途之路。
若對手是孫權,嚴象也有機會像後來的揚州刺史劉馥一樣,名垂青史。可惜嚴象面臨的是當世小霸王孫策,建安五年,嚴象便被東吳所誅殺。
若嚴象同馬超一樣偏重武事,說不定還能與孫策大戰一場,但嚴象卻偏重文事,最終只能來不及施展便匆匆退場。
如嚴象這種文官,在後方擔任郡縣官員處理政務是沒什麼問題的,一定要讓他們去平定孫策、麴義、公孫瓚、馬超這種諸侯,就有些強人所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