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關中之重,事涉西域(第2/2頁)
章節報錯
只有審配出身關東,但以他的性格而言,當真比關西人還要像關西人。而且其位高權重,忠貞不二,深得信賴,沒有任何人敢找他麻煩。
不然審配絕對會讓對手感受到,什麼叫今天你讓我不爽,明天我滅你全家。
蘇則對西域的重視,被張瑞記在心中,已欽定其首任安西節度使的位置,命其管理整個安西都護府。
對於安西都護府,張瑞決定給其一定的政治、軍事自主許可權,而緊抓人事任命權與財政權。
對節度使制度,張瑞並不是望而生畏。畢竟安祿山叛變也是身兼三鎮節度使以後才有的心思。
右將軍府治下暫時只設一個安西都護府,管理西域各國,張瑞不信蘇則能憑藉這一個都護府發起叛變。實在是歷史上,也從未聽過有人敢憑西域都護府起兵叛亂中原的。
西域遠離長安數千裡,如果垂直管理,事事都要請求長安同意,只會導致行政軍事效率極為低下。
這個時代,受通訊條件限制,就必須要有所取捨。
想保證中央對西域的絕對權威,那就誓必要犧牲大量的效率與利益。想保持西域的利益與穩定,就要適度放權。
張瑞只能選擇適度放權,總不能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西域都護府叛亂,就發生在自己治下吧?
同時蘇則允文允武,風烈矯矯,也的確適合總督一方。
其文能撫境安民,折服西域君王百姓。武能征討不臣,平定叛亂。兩相結合,能最大限度的調動西域諸國軍隊,平定西域事務,儘量減少中原跨越數千裡出兵。實在是再合適不過。
看完蘇則的答卷,張瑞繼續觀看其他士子答卷。
下一個引起張瑞關注的是一位名叫第五兼的少年。這少年的名字張瑞從未聽過,但看其在試卷開頭所寫的三代腳色,張瑞卻立即對其背景有所瞭解。
第五兼父親便是京兆三休之一的第五巡、第五文休。
第五家族在歷史上也是威名赫赫,尤其族中名士第五倫歷經王莽之亂,被大漢光武皇帝劉秀所賞識,歷任多職,治績卓著,最終官至大司空。
其族人第五儁便跟隨蓋勳抵達太原,如今正在張瑞軍中擔任校尉。
第五兼的答案與大部分士子相同,皆是主張迎奉天子,以討不臣。
但與其他人不同,第五兼併不僅僅著眼於皇帝身上,更著眼於自身,濃墨重彩得強調,當今之務在於蓄墾殖。奉國家以討天下,要以國家為重。分挾天子而令諸侯與畜士馬以討不庭兩方面。
寫道:“今天下分崩,國主失儀,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今韓馥、劉表,雖士民眾強,皆無經遠之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其最終所言,夫義兵者勝,亦頗令張瑞讚歎。
這才是張瑞真正希望看到的文章,經辯雙方,各引經據典,詳論優劣,使自己兼聽則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