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活民百萬,終現國士(第1/2頁)
章節報錯
殿試一個時辰如白駒過隙,張瑞還未看完自己重點關注的幾名士子,督察御史便已鳴鑼。
所有士子無論答完與否,都不得再寫。
走到殿試這一步,眾人只有名次之爭,而無罷黜之慮,所以眾考子皆十分從容,無論是否寫完都已停筆。
提學官開始依次上前收取考卷,然後在督察御史及錦衣衛雙方的監督下,為每一份試卷裱糊姓名。
考子們一直安坐於席,直到提學官當眾將所有試卷裱糊完成,殿試才算最終結束。
士子們離去,考官們正式開始審閱試卷。
科考閱卷官是一項殊榮,非執政官不得閱卷。
今歲負責閱卷的有六部中郎,及三位內閣閣輔。
每份試卷都會經由三位考官依次審閱。三位考官會在答卷上留下自己的官職、姓名及評分。
若遇到精彩文章,則會拿出來同其他官員一起品評,推薦成為一甲、二甲。
一甲三人,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稱“進士及第”。
二甲七人,稱“進士出身”。
餘下的皆為三甲,統稱為“同進士出身”。
所以前十名的試卷,必然是得到所有閱卷官一致認可的文章,在試卷上指定區域會留下一排九列整齊的紅筆文字,詳細列出所有閱卷官的官職及姓名。
華燈初上時,禮部中郎國禮捧著十份試卷,來到張瑞面前,笑容洋溢的說道:“君侯,此十份試卷即吾等所推選之最佳者。請君侯審閱。”
科考盛典,為國取士,這是值得所有人歡欣愉悅的盛大典禮。
所以不僅張瑞心情愉悅,其他執政官員看到這種欣欣向榮的景象也是歡欣鼓舞。
更不提如今徵西將軍府中張燈結綵,長安城中燈火通明。
無數士子熱切期待,無數千金貴婦聞風而動。
提前一晚,張貼皇榜的告示處,便已經被無數豪車僕役給圍得水洩不通。
今晚長安城不設宵禁,無數人都徹夜難眠,對明日充滿希望。
張瑞也笑容洋溢,從桌案上拿起一份試卷,準備
心中豪情無限,這就是制度的先進之處!
無數俊傑賢士,任自己挑選。
若是還在固守察舉制,張瑞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詳細記得蘇則、法正祖籍都是何處,更別提逐一將其舉薦,聘入麾下。
事實上,到如今為止,張瑞主動派遣使節去某一郡縣聘請的人才僅趙雲一人而已。
實在是常山趙子龍的名聲太過響亮,後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種人才不拿下,簡直愧對張瑞穿越者的身份。
而科舉制的興盛,使漢末這些鼎鼎有名的人才,皆主動跑到了長安參與科考。能憑自己本事位居高位,這些心高氣傲計程車子,如何願意靠被別人品評而出仕?
這也導致,張瑞甚至可以對別人求之不得的人才隨意挑挑揀揀。
以前是張瑞吐哺握髮,以求賢若渴。
到了今日,終於變成人才極力展示才學,以求張瑞認可。
一項制度的改變,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一紙公文,寥寥幾行文字。更是整個勢力形勢的變化,是人心的向背。
心情愉悅的張瑞,緩緩開啟試卷,卻被映入眼簾的首行文字震驚的無以復加。
九位高官一致推選的狀元,既不是法正,也不是蘇則,更不是張瑞曾聽說過的任何歷史名人。
陳凡!
一個非常陌生的名字,張瑞確定,自己看過的《三國志》、《三國演義》甚至玩過的任何三國類遊戲中,都沒人叫這個名字。